德军占领了高加索地区之后,〖中〗国生产的重型轰炸机才能经该地区的机场飞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参加轰炸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二是德军急需夺取一处产油区获得足够的石油供应,不然德军库存的燃油将在一九四一年底耗光。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有一座产油区,即罗马尼亚的黑海油田。

虽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样,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了战略储备机制,并且在此次大战爆发前扩大了储存量,但是战争消耗空前巨大,原本认为能够坚持到一九四二年底的石油库存肯定会在一九四一年底耗光。

德军要想打下去,就得夺取C座大型油田。

在德军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就只有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了。

当时,巴库油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年产原油近四千万吨,而且储存量可供开采一百年以上!

此外,巴库地区还有成套的石油精炼与石油化工工厂。

只要占领了巴库,德军就不需要为石油发愁了。

对红俄来说,高加索地区同样重要。

虽然在政治上,莫斯科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莫斯科不但是红俄的首都,还是红俄欧洲地区的第一大交通枢纽中心,特别是铁路枢纽中心。当时,所有连接红俄欧亚地区的铁路都要在莫斯科汇集。但是除了政治意义与交通上的便利之外,莫斯科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附近也没有重要的战略资源,甚至算不上是工业中心。相对而言,高加索地区的军事价值就高得多了除了巴库油田以及周边的石油化工工厂,高加索地区还拖守着红俄欧亚两地,即从高加索地区沿着里海北上就能进入红俄的亚洲地区,如果向西北方向推进就是莫斯科,向东北方向则是红俄的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

从军事上讲,德军攻占高加索地区,等于从南面迂回包抄了莫斯科。

正是如此,德军才在南方军团投入了差不多一百四十个师的兵力,而且其中有三十个装甲师与坦克师。

事实上,德军的进攻行动完全在预料之中,只是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

在众多人预料之外的,还是〖中〗**队在中俄边境线上开始大规模集结,摆出了攻打红俄的样子。

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在西方军丰家的眼里,〖中〗国陆军算不上强大。

在国内战争时期,〖中〗国陆军仍然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而且火炮、机枪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比例并不高。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一个步兵营配属的机枪只相当于欧洲军队的一半左右,而每万人拥有的火炮数量仅相当于欧洲军队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军工产业,除了能够仿造一些毛瑟步枪、自行生产步枪弹之外,其他军火都需要进口。

虽然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中,〖中〗国陆军有着非常惊人的表现,装备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西方军事家眼里,〖中〗国陆军依然算不上是一支现代化军队,差距主要体现在后勤保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