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了。

罗斯福没有拒绝这个请求, 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当时。美国并不缺乏重装备。

虽然美国的战争动员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才全部完成, 但是从一九四一年底开始,美国的战争机器就开始加速运转,军事工业部门最先完成动员,军火的产量每个月都有百分之十以的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已经生产出了足够多的武器装备。

别的不说,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底,摆放在纽约港里,准备送往英国的美式坦克就超过了三千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些坦克,足够武装十个装甲师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武器装备送到战场去,即送到守卫中东与南亚的英军手里。

地中海航线已被切断,基本没有什么好指望的。当时,唯一能用的,也有只有印度洋航线。

这条航线从南非的德班起,沿非洲大陆东海岸北,经莫桑比克海峡到达西印度洋,再进入阿拉伯海西面的亚丁湾。在这里,航线分成了两条,一条是向西经亚丁湾进入红海,然后到达阿拉伯半岛西部港口,另外一条则是直接北,从阿曼湾进入波斯湾,到达阿拉伯半岛东部与伊朗的港口。

相对而言,前一条航线还稍微安全一点。

后一条航线需要深入阿拉伯海,也就得通过中国潜艇的主要活动海域,极容易遭到潜艇伏击。

问题是,如果把物资送入红海,送到阿拉伯半岛西部港口,就得通过陆路送往主要集中在叙利亚与两河流域的英军手里,而在阿拉伯半岛,根本没有铁路,即便是公路也没有几条。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在长达千公里的交通线,竟然没有一条河流!

通过这条线路,少量运送一些物资还不是问题,可是要让其成为中东与南亚地区数百万英军的生命线,那就不可能了。

如此一来,就得让船只冒险前往波斯湾。

当然,最好能够直接前往印度西部港口。

问题是,中国海军会对此无动于衷吗?

对美英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时间。

原因很简单,中**队还没有攻占斯里兰卡,因此中国舰队到西印度洋活动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美国就有能力把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送到印度西部的港口去。

当然,仅仅指望中**队暂时不发起攻击是不现实的事情。

要知道,在红俄投降之前,就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中**队肯定会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攻打斯里兰卡。

按照美英军方估计,运输工作至少得持续半年。

别忘了,从美国本土到印度洋,在无法走地中海航线的情况下,船队就得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样一来,一支从纽约出发的船队,至少需要四十天才能到达印度的港口,往返就需要八十天,加装卸货物所需的时间,一个运输周期在一百天左右,也就是三个半月才能往返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