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进攻方式, 不紧不慢退出倭国首都京都府所在的西海岸后, 向南转舵,然后北上,最后直奔江户府,也就是后世的东京府。

沿途各港口城市顿时陷入两难,天皇乃至满朝文武都想不出两全之策:

大禄水军来袭,若不阻拦,那么就是默许对方长驱直入,倭国不战而败;

可如果阻拦……就是在送死。

这是一场双方实力完全不对等的碾压式对抗,赤裸裸的屠戮。

天皇不得已向足利求救,该怎么办呢?

可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阳谋都显得苍白无力,饶是足利聪慧善战,也只能在反复权衡之后艰难地吐出一个字,“忍。”

有朝臣不满,拍案而起,“左大臣阁下是存了称臣之心吗?”

足利不怒反笑,“那么你的意思,是要我国武士去送死吗?”

他的视线从所有人脸上一一划过,最后停在天皇面上,然而后者也不敢直视,本能回避。

被足利看过的臣子无不躲闪,出言反对的那人却坚持说:“为天皇尽忠,为国家战死,是武士的荣耀!我相信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屈辱地活着!”

这番慷慨激昂的话顿时引起不少共鸣,若干武将也出列请命,“陛下,请让我们去吧!”

“是啊,被汉人这样欺辱,若不还手,臣宁可切腹!”

天皇虽为人君,可自多年前开始,倭国的实际大权都掌握在足利一族手中,这些人当众与足利唱反调,或许出于爱国之心,或许只是想趁机打压足利的嚣张气焰……

但这么一来,无异于将天皇架起来烤。

“这……”天皇有些慌乱。

“无知蠢货!”足利骂道,“汉人有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曾经也有许多伟大的君主和贤臣遭遇过今日这般屈辱,但正是因为足够忍耐,所以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他怒视着那些别有用意的同僚,“什么是真正的武士精神?在明知不敌时选择隐忍蛰伏,不做无谓的牺牲,待到时机成熟,一击必杀!”

若非时机不对,真该将这些碍眼的家伙杀死。

可能成功时的牺牲,叫家国大义;

明知会失败却依旧猛冲的,叫莽夫、无知。

“陛下!”足利敷衍地向天皇行了一礼,“大禄远道而来,虽舰队雄伟,但终究所载有限,如今连续作战,其中的弹药必然即将告罄……”

只要忍到他们打完了,走了,再徐徐图之不迟。

天皇却没这么乐观,愁眉不展道:“如果就此退去自然好,但如果他们回国填充,卷土重来又当如何?”

如今的大禄朝有原先的高丽岛作为据点,与倭国近在咫尺,简直比塌下猛虎还要可怕。

幸运的是,很快,大禄朝就非常慷慨地解除了他们的担忧。

盛和四年八月十七,大禄舰队去而复返,再次停泊在京都府外,除留水军看守战舰、保护后路外,近四万步兵全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