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旧式枪械。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梵罗国的枪械在300万到800万支之间。

显然,这个估计数据就很不靠谱。

300万的最低估值,主要依据是梵罗正规军与准军事力量的规模,即只考虑了处于装备与使用状态的枪械。而800万的最大估值,是把过去使用的,也就是已经退役,原本应该处理掉的枪械也算了进去。

不过,这还非常的保守。

关键就是,军情局只统计了梵罗国独立建国之后生产采购的枪械,没有把独立之前的枪械也算上。

此外,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梵罗国通过秘密渠道进口了很多轻武器,而且没办法统计。这些轻武器,有不少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期间流散,就算有一些已经报废,可是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要说的话,梵罗国境内的枪械保有量,很有可能在1000万左右,而且大部分在各地的部族手里。

当然,主要是各种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生产的半自动步枪,甚至有一些是百年之前的栓动步枪。

虽然这些枪械都很落后,不要说性能,很多甚至没办法正常使用,但是在民兵等地方武装力量的手里,仍然有巨大威胁。换个角度看,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地方政府与部族领袖肯定不愿交出武器。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没强求。

关键还有,丁镇南亲自出面跟地方自治政府与部族领袖会谈,为的是解决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必须得说,这也是丁镇南聪明的地方。

用原本就计划用来赈济饥民的粮食收买了地方势力,让地方势力维持秩序,等于把联军从治安战当中解救了出来。

最为重要的是,不需要联军扮演恶人。

显然,每月最多提供20万吨的粮食,就收购收买西孟邦的部族,让1亿梵罗人不再跟联军为敌。

这个代价,完全能接受。

其实,按周涌涛的安排,只要每年用在占领区的粮食不超过500万吨,就不需要向帝国当局请示。

这些粮食能不能分到饥民的手里,丁镇南就没法保证了,后者说无能为力。

至于实施效果,那还不好说。

相对而言,前线的作战行动反到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按照丁镇南的部署,陆战队兵分两路。

第五陆战师从戴蒙德港北上,在第十二陆战师的支援下,以快速突击部队为主,向加登里奇推进。

这座城市在加尔的南面,其实是加尔的卫星城。

此外,加尔的国际机场就在加登里奇郊外。

虽然丁镇南没有指望过空运,毕竟空军的主力放在西边,而且李天凌坐镇,肯定得全力以赴的支持第二十四机步师作战,但是在拿下加尔国际机场之后,就能利用已经动员起来的民航力量。

要说的话,达到了3万架的民航客机与接近1万架的民用运输机,一直都是帝**用航空的战略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