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似乎变成了有失气节,不爱国的“家奴”、“贰臣”,这可与“衍圣”的意义相差甚远。(yimixs)•(cc)

大明开国,他们孔家还想着骑墙观望,惹得太祖不悦,遂遣书斥责:朕闻尔祖孔子垂教于世,扶植纲常,子孙非常人等也。故历数十代,往往作宾王家,岂独今日哉?胡元入主中国,蔑弃礼教。彝伦攸斁,天实厌之,以丧其师。

⑽本作者陈叔挚提醒您《大明太孙朱雄英》第一时间在.[一米_小说]?更新最新章节,记住[(yimixs.cc)]⑽『来[一米_小说]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yimixs)•(cc)

守不住压力的孔家,只得将孔克坚推到了应天,太祖在谨身殿召见他。而这次见面的对话内容,被刻在了现存于孔府二大门里楷书白话碑上。

上曰:“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

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好不好?”

史官当然不能用这样的口语来记录历史,必然要用书面语加以修饰,受命记录的刘琏记叙道:尔年虽未耄而疾婴之,今不烦尔官。......,所以大明开国,孔家失去了在朝参政的机会。

孔彦礼呢!与刘廌年纪相彷,一辈子想当官,可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捞到。他这种人,跟孔家的那些二主之臣一样,都是利禄小人,眼里只有功利,哪有什么大义可言。

先帝爷那话说的好啊,他们孔家都做了几十代二主之臣,无耻汉奸了,到了大明朝能不能要点脸,出两个好人,出两个安安静静的读书人。

圣人之后,不是什么免死金牌,更不是可以被原谅无数次的理由。连王朝的天子昏庸,都要受世人口诛笔伐,甚至被推翻,孔家凭什么能置身事外。

如今朝廷新政,大行惠民之法,于读书人的坏处不过是蝇头小利,一些假道学,真小人,便在各省兴风作浪,喋喋不休,攻讦朝廷和皇帝,简直无君无父。

而孔彦礼呢!无非是想接着这次的契机,挑动士子,给朝廷施压。而朝廷若要平息此事,必然要对他这个所谓的领头羊,暗中许以重诺。

如此一来,他此生所求,顷刻便可得到,也就不用在衙门苦苦的熬。像这样的领袖,士子们追随于他,又能有什么前途?

当然,刘廌还知道一些,士子们不太知道的事。比如,孔克煦等上疏条,弹劾孔彦缙不律过恶数事,彦缙亦奏克煦等恃尊欲倾己。孔家人撕逼内斗,互相向朝廷揭发检举对方的不法之事,已经俨然成了孔府的日常科目。

也不知道是被族人文斗给气的,还是孔家直接上了全武行,衍圣公孔彦缙在两天之后,正值壮年的莫名其妙就死了。皇帝特意派遣礼部主事前往致祭。

可孔克煦,却在家主大丧之际,喝了晕晕乎乎,就差杀猪还愿了!这是什么德性啊!

孔彦缙刚死,他的小老婆就派人来京城告状了,说自己的孩子都还很小,被族人欺负,连仓库的钥匙都被他们收走了,就欺负她们孤儿寡母。

这些还不算,孔彦礼这位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其实却个恃恩骄恣,荒淫无度的人,都察院收到的举报他淫暴虐事的本子,有一人高之多。

可就是这么一家人,却打着祖宗的幌子,毫不要脸的四处招摇,还有这么多傻人拼了前途命运追随,还真是匪夷所思,让常人没法理解。

说的口干,刘廌仰脖灌了几口,对高楼上的太子,喊了一句:“太子,孔彦礼这么无耻,是不是当个礼部尚书啊!”!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