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张国淦、杨珅、李禄等人,彻底安了心。

他们终于认识到,这一次的移民规模之巨大,绝不是上一次杨振在松山招募关内兵员时的数量可比的。

同时也明白过来了,以杨振对直属征东将军的征东先遣军各营的重视程度,他们的兵员问题迟早会得到充分的保证。

杨振既然不会亏待袁进、胡长海、高成友和胡大宝,那就更不会亏待他们这些人了。

当然了,第二批结束隔离检疫之后乘船渡海北上的一千五百户,共计男女老少将近七千人,在旅顺口外海接受了杨振的海上检阅以及补给之后,依然没能进港登陆。

他们再次向西,绕过了老铁山西角,沿着海岸,顺着季风,往金州湾和复州湾的方向行去。

第二批次的一千五百户移民,被编为了五个屯,即隶属于袁进西路水师的麻洋岛屯,以及隶属于北路协守总兵府的复州河前屯与复州河后屯,隶属于金海中路协守总兵府的孛兰铺屯与石河堡屯。

复州河前屯,位于复州城南、复州河北沿河一线,而复州河后屯,则位于复州河的南岸沿河一线。

沿河的土地一般比较肥沃,而且相对平坦,同时也不缺水,非常适合垦荒耕作,正是移民屯垦的首选之一。

至于分派给中路协守总兵府的两屯,即孛兰铺屯和石河堡屯,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战略位置,正处在金海中路防地的前哨位置。

辽东半岛上有两个突然收缩的卡脖子之处,一个是金州城,另一个就是金州城北边孛兰铺。

这个所谓的孛兰铺,也叫孛兰堡,或者孛兰站,在明朝中期以前,它是孛兰驿的驿站所在地,也就是后世的普兰店老城所在地。

普兰,正是对孛兰的一种误读或者转音。

而石河堡,距离孛兰铺以西不远的海岸附近,也是北方人马从复州城南下,途经孛兰铺南下之后的必经之地。

眼下金海中路没有那么多精锐的兵马派去驻守,那就只好先分派两个屯的移民,先行前去垦荒屯种了。

当然了,杨振之所以同意这样的安排,事实上还有别的原因。

辽东半岛西海岸附近的海中岛屿颇不少,但是除了长兴岛、西中岛、茶河岛、麻洋岛以外,其他岛屿比如猪岛,蛇岛,面积都较小,兼且岛上土地贫瘠,并不适合垦荒驻屯。

按照杨振的编户分屯令,一屯须编齐三百户,且须优先选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饥民进行编户分屯。

这样一来,一个三百户的屯所,总人口少则千余人,多则小两千,一个面积不大、耕地较少的岛屿,是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的。

所以,方光琛他们在秉承杨振的意图,在西海岸外接连设置了五个海上岛屯之后,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金海北路和金海中路的海岸线上,于是便有了随后设置的四个沿海的陆屯。

然而随着第二批一千五百户移民的过海北上,后续的一连串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崇祯十三年四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