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底就在硝石上!硝石的用量大,火药的威力就大,硝石的用量小,火药的威力当然就小!

“当然了,硝石的杂质多了,用量再大也没有用,若是杂质少了,即使少用点,威力也不减多少!”

眼看着窗户外的天色依然大亮,潘文茂的谈兴依然不减,而张得贵已经在背靠着墙,坐着睡着了。

“那么——,老潘,火药调配之中,硝石所占几何、硫磺所占几何、柳碳又该所占几何?”

潘文茂眼见杨振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困意早已全消,继续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个配比,好多营里的火药作,都将它视为不传之秘,从不示人!其实,说来也甚简单!

“当年,我在前任老指挥使手下,提调本卫火药作的时候,前任老指挥使,给我看过一册书,那是多年之前戚大帅亲撰的兵书,叫做纪效新书!

“上面写的可是清清楚楚!我到现在,也还记得清清楚楚!戚家军的火药方子啊!什么都能忘,这个要命的东西可不能忘!——硝一两,磺一钱四分,柳炭一钱八分!”

“硝一两,磺一钱四分,柳炭一钱八分!?”

听见潘文茂信誓旦旦地这么说,杨振对这个戚家军的火药方子却有点将信将疑。

看多了网络历史小说的他,虽然没有专门钻研过,但却也知道,二十一世纪黑火药的标准配方,是硝石占比百分之七十五,硫磺占比百分之十,木炭占比百分之十五。

因此,听了潘文茂转述的戚家军配方,杨振在自己的心里面,颠过来、倒过去,反复换算了良久。

到最后,杨振穷尽了自己所有的数学知识,终于惊讶地发现,戚家军这个关于火药的组配率,竟然和二十一世纪的黑火药标准组配率,基本一致。

硝一两,磺一钱四分,柳炭一钱八分,这种组配率,换算成后世的数据,就是是硝石百分之七十五点七五,硫磺百分之十点六,木炭百分之十三点六五。

虽然仍有一些误差,但是,想想中间隔着四五百年的时间,两者之间的这个组配率,已经可以算是惊人的一致了!

杨振算了半天,脸上总算是浮现出了笑容,潘文茂所说的戚家军的火药方子,是可信的。

潘文茂嘴里反反复复提及的前任老指挥使,其实就是杨振的祖父杨应元。

杨应元战死之前,正以广宁后屯卫指挥使的身份充任广宁参将,当时戚继光虽然已经去世,可是戚家军的孑遗还在。

而且作为广宁参将、广宁后屯卫世袭指挥使,拥有戚继光的兵书纪效新书也很正常。

不过,杨振刚要开口,却电光火石般地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立刻又陷入了犹豫不定之中。

既然纪效新书上已经写明了这个最佳配比,那基本上就等于是公开的了,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可是为什么大明朝官军所用的火药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不行了呢?!

杨振刚把这个问题提出,就听见潘文茂说道:“制药制药,重在熬硝!这口诀,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