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大臣们对赵德昭的态度明显开始冷淡起来了。这位大宋的皇帝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缺少一种魄力,一种来震慑群臣的魄力。

如果可以的话,赵德昭很想去和群臣解释一番,可是他不能。他还是要保持自己身为帝王的尊严。大臣和赵德昭之间的冷战渐渐拉开了序幕。上朝已经成了例行公事。立妃的事情被无限期的拖延了下去。为什么?因为礼部的头儿都死了,一时半会,赵德昭也想不到让谁去接手。而那些知道要接手的人心中也明白,一旦接手之后,马上就要给赵德昭摆平立妃这件事情。

或许这件事对自己的仕途是有好处的。可是对于读书人的名望声誉重过一切的年代。很多人还是要琢磨一下,自己是不是会背上很多骂名。礼部的官职就这样空缺了下来。宋偓已经带着五万大军出了,带着丰厚的军饷犒赏,带着成车的粮食,赶着牛羊猪,前去大同慰军去了。

但是辽国人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尊严,那些契丹人就要在另一个战场把自己的尊严找回来。

大同已经落入了谢慕华的手中。且不说谢慕华在大同驻扎了多少人马,是哪位将军在大同驻守。在萧燕燕和韩德让的判断下,大同易守难攻,身后又有雁门关的宋军支持,守望相助。既然已经丢了,就不太好打回来。至少,在冬季这个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季节。契丹人是不会去碰谢慕华这个硬钉子的。

可是,不去碰谢慕华这个硬钉子,不代表辽国人就不想找回自己的面子。大同丢了之后,这是萧燕燕上台以来面对的第一次败仗。不仅败了,还丢了大同这个对于桑干河沿线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大城。这样的失败,是契丹人所不能接受的。朝野上下一片反对之声。契丹人没有宋人这么多规矩,萧燕燕虽然手握辽国大权,可她毕竟只是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而不是大辽国的皇帝。那些大臣们有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是契丹的王族们,更是一个劲的叫嚣,多少年了,契丹都没有在宋人的进攻下丢了哪怕一个城池。现在可好!大同丢了,燕山五关的压力骤然变大,这个黑锅谁来背?

这个黑锅只能让宋人来背!萧燕燕马上下了一份诏书,韩德让为监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为主帅。在幽燕一带寻找战机。给予宋人沉重的打击!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求将契丹大军的威风给打出来。

耶律斜轸接到这一份军报,实在是有些头疼,的确,从幽州南下进攻宋国,比去啃大同那个硬骨头要好得多。这一点,耶律斜轸是很理解萧燕燕的部署。可是现在毕竟是冬季。自己要去哪里找一个战机出来,把满城的李继隆迫出来决战呢?

韩德让带着两万精锐皮室亲军来到了幽州,见到斜轸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南院大王,可选好了目标么?

耶律斜轸亲自在幽州城外三十里迎接韩德让,听到韩德让这般问话,忍不住苦笑道:谈何容易。虽然宋人在满城定州一线并没有什么险要的关隘可以防御。但是自五代石晋将幽燕拱手相送,宋与辽接壤的定州、沧州两处方圆千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