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轰隆,轰隆!”

火车的轰响声很吵,车厢里原本因为秋老虎而显得闷热,但是当火车真跑起来后,这种闷热便消失了。

赵与莒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扫过一个个臣子,这些年纪老大的朝中重臣,现在一个个趴在车窗边,呆呆地望着窗外,倒有一半人嘴巴合不拢来。

当们当中有些人乘坐过蒸汽轮船,但火车还是给他们带来了惊讶,这种震憾,让他们无法想象。

临安车站外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也是如此,即使有军士、差役维持秩序,他们仍然跟着车子跑了许久,直到火车的度越来越快,变成远方的一条小线。

刚出临安站时,火车的度并不快,也就是每小时二十至三十宋里,因此群臣可以看到,自己随着这趟车穿过临安城东北,然后便看到巨大临安城留在他们身后。当出了临安城并接到前方正常的信号后,火车开始加,片刻之间便加到了每小时八十宋里。

临安到华亭府的这条铁路,全长是三百余宋里,每隔着一百步,便在道路两侧各有一名禁军士兵,三百步为一里,也就是说,整个沿途,共是一千八百名禁军。火车从他们身后经过,风吹得他们衣袍猎猎地响,他们却没有一人回头观看。

赵与莒注意到这一点,心中甚为欣慰,这些原先的大宋禁军,经过二年多时间的调教整训,如今也展露出铁一般的纪律了。

“陛下,如今……如今这度是多少?”魏了翁不知何时反应过来,他不顾失仪,来到赵与莒面前,颤声问道。

“约是每个钟点八十里吧。”赵与莒笑道。

最初制造出来的试验机车当然跑不得这么快,不过有了能跑的机车,接下来的改进工作就要容易一些。最主要的是如何提高蒸汽机的热利用率,赵与莒估计这辆蒸汽机车的效率,应当与他穿越来地那个时空之中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蒸汽机效率相当。若是条件许可的话,它可以跑出八十公里左右的时,也就是一百七八十宋里,现在这个度。只是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全力罢了。

即便如此。这个度也远胜奔马。最重要地是机器不知疲倦。只要有煤。有水。爬坡时有沙。那么这机车便可以一直跑下去。

道路两侧地风景渐渐看多了。群臣也从最初地震惊中清醒过来。见魏了翁在赵与莒身前奏对。便纷纷围上来。若说这机车有什么不足之处。噪音太大肯定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人老耳聋地老臣来说。不凑近些。根本听不清楚魏了翁与皇帝在说什么。

“陛下。这铁路果然是利国利民地营生。如何能让陛下内库独占其功。况且陛下内库多有用途。臣想为这铁路用尽。实在令臣不安。故此臣请自户部国库转一千万贯至内库。这铁路便转由户部经营。陛下以为如何?”

当听得魏了翁这番话时。众臣就象刚刚看到火车动起来时一般神情。个个目瞪口呆。好半晌无言语。

能在这节车厢中地。无一个愚笨之人。火车既能开动。他们在惊讶之余。立刻开始盘算这其中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