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汉城机场遭到飞弹袭击的同时,日军在朝鲜的其他所有机场也在几乎同一刻变成了火海,一百枚携带集束弹头的天剑飞弹用两万多枚炸弹将日军数年的辛勤建设一朝化为乌有,但他们的悲剧并没有结束,紧跟在飞弹后面的是遮天蔽日的轰炸机,一枚枚五十公斤级炸弹将满目疮痍的机场再次犁了一遍,直到所有机场都彻底变成无法恢复的废墟,这才在日本人悲愤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就在对朝鲜的空中打击开始的同时,对东北的空中打击也开始了,完全相同的模式,飞弹洗地,轰炸机跟进,仅仅一天时间从遥远的朝鲜海岸直到茫茫大兴安岭,日本陆军航空兵在这里的所有空中力量不复存在,整个世界都被这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惊呆了,包括同样拥有飞弹的德国人。

尽管他们已经朝伦敦发射了上千枚飞弹,但仍然没想到这东西居然还可以这样用,德国人的学习能力可是极快的,紧接着相同的战术就用到了苏联人头上,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辽中,因为当初的停战协议规定辽河西岸为非武装区,所以这里就成了日军沈阳防线的最前沿,经过了这么多年建设,彻底被打造成了坚不可摧的要塞群,不得不说菱刈隆这个老家伙,对于杨丰的战术太了解了,他并没有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沿辽河布置线形防线,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杨丰部下那些两栖战车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再加上他那种恐怖的机械化架桥速度,想靠河流的险阻来抵挡他根本不现实。

所以日军以辽中县城为中心,在其周围修筑了三座环形要塞。每座要塞的距离都是十五公里,正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些要塞的核心都是五门一五零重加农炮和二十门一零五炮,编制为一个炮兵联队,任何一座要塞遭到攻击,那么敌人立刻会遭到其他两座要塞的重炮夹击。如果想从中间的辽中县城通过,那么就会遭到三个方向的集中炮火。

这些大炮都是有钢制旋转炮塔的,可以三百六十度全向攻击,所有炮兵和弹药库全在地下,有大量纵横交错的地道连接,每一座要塞内储备有足够的弹药和粮食,即便是没有补给也能独自坚持半年以上。

除了重炮还有高炮,每座要塞一个防空大队,配有四门一百毫米高炮和二十门双二五高炮。这些防空炮同样可以平射攻击坦克,都有半开放式的旋转炮位。

这些要塞的步兵数量反而不多,都是一个加强大队一千五百人,但这一千五百人也全部在地下,地面上只有大大小小的钢制机枪堡和反坦克炮塔,可以说整个日军要塞从地面上看几乎就是一片平地,但外围却是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中间都埋有大量地雷。甚至就连自己的阵地上都同样布雷。

这种环形要塞菱刈隆在沈阳周围修筑了数十座,整整二十万大军就这样全部躲在地下。因为有着鞍山钢铁厂和沈阳兵工厂支撑,日军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这里的产能原本还需要供应国内,但自从印度铁矿开发以后,日本本土基本上不再需要东北的钢铁,所以全被用在了要塞建设中。用菱刈隆的话说他要让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