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南巡事件的结束,很多新兴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或直接或间接的带给了无数人生活工作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上的、意识上的、思想上的,就这么慢慢的变着,直到某一天,恍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和过去的生活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似乎再也回不去了。

潜移默化中,两三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在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种改变。

很多人一朝惊觉,突然就发现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已经令他感觉无所适从,有种失去目标的彷徨感,也有人试图去阻止这种变化,但付出过努力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权势和努力都是徒劳的,在这样的大势所趋之下,所有个人和团体的力量都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类似于明朝隆庆年间的海禁政策,一旦打开,当权者再试图将其关上,却惶然无计,再也关不上了,尝到了利益的人们开始想方设法的出海谋利。也类似于赵邀对杨柯敞开的少女心扉,一俟打开,再想回头已是千难万难。

“这些事情放开之后,想回头就难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我们需要改革,当权者需要走出去睁眼看世界,民众需要富足的生活,但若是管辖不力的话,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贪婪、**、私欲、罪恶、阴暗的滋生,意识形态的宣传若是跟不上,这些东西必然随之而来……”书房里,杨正和正在对几个年轻人“传授”心得,书桌旁边坐满了人:杨柯、杨林、宁可、陪李梅买东西回来的梁宇、刚从蚌县赶来的陈桥,还有听不懂这些却装模作样的小香草,香草的小尾巴默默。这个场面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私塾,而位高权重的杨主任,则是唯一的先生。

杨柯这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和想法,这不是说上面的大佬们有什么私欲在里面,而是就如同杨正和一样,他们看的东西很长远,或者说是他们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之前,不愿意去将这个口子放开,其实内心里很矛盾,因为他们深知开放对民众生活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但却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这两年,都在默默的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观察着人们的生活变化,思想作风上的变化,这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一代人!

不管是赞同开放的还是暂时反对开放的,他们此时心中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在殚精竭虑的在为民众的生活奔波,为了让所有人能过得更好。

但这些人内心深处都在害怕,即便是赞同和力主推动开放的那些前辈们,同样深知以后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因为见惯风浪的他们太了解人世百态,了解人们心中潜伏的心魔和**一旦有了滋生的土壤,必然会破茧重生,然后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潜移默化间影响所有人。他们害怕资源分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最终,可能会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杨柯偶尔会发表发表意见,只是他清楚,这些事情很难控制,因为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即将来临,各种络交流平台的出现,将会瞬间加速整个世界的沟通。在这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