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舰载预警机与舰载侦察机提供的战场信息“支援舰队” 里的1战舰分成两个编队,轮番对岛的日军进行炮击。自半岛战争以后,配备电磁炮的共和国战舰再度在战场展示出强悍的炮火打击能力。15钟的炮击之后,从名位于奄美大岛中部向户内位于奄美大岛南部前进的一个日军步兵团几乎被全歼,2000余名日军非死即伤,无一人靠近陆战队的外围防线。随后日军又组织了多次反击,结果均在舰队的炮火与空中打击下无功而返。

12点过,工程兵用预制件建好了第一条人工码头。

随着两艘大型滚装运输舰靠人工码头,将重型装备与作战物资送入陆战队手中战队终于在海滩站稳了脚跟,度过了登陆作战最危险的阶段。

4点30,第一支陆战队装甲部队开始向内陆挺进。

与半岛战争时期相比,此时的陆战队基本实现了“重型化” ,不但配备了大量两栖装甲车辆,还按照陆军的编制,组建了以dz211与db22为主的装甲力量备了向内陆动装甲突击的能力。

虽然奄美大岛的面积并不大,不适合进行大规模装甲集群会战,但是在攻坚战中,装甲力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琉球岛的战斗已经证明,日军防御工事的建造标准非常高反部队的轻型装甲力量很难突破日军阵地,两栖装甲战车的设计标准与快反部队的轻型装甲车辆相

能力有限。为此,陆战队在第一天就把重型装甲快向内陆的突击速度。

随同装甲部队进攻的还有部署在两栖战舰的武装直升机。

因为集中力量打造以航母为核心的“大舰队”,所以共和国没有建造类似于“塔拉瓦”级的两栖攻击舰陆舰队中排水量最大的也就是不到2万吨的综合登陆舰。相对于两栖攻击舰,综合登陆舰更注重综合作战能力,并不强调搭载直升机的能力。

以共和国海军的“太仓”级综合登陆舰为例,正常情况下只能搭载6架直升机,战时也只能搭载9架其中3架只能放置在飞行甲板,一次最多投送1个连的兵力。万幸的是,陆战队拥有性能丝毫不亚于陆军航空兵的专用“倾斜旋转翼攻击直升机”。

成为独立兵种之后,陆战队花了很大的力气研制适合部署在登陆舰的武装直升机。

陆军启动“全电倾斜旋转翼战术攻击平台”项目之后,陆战队立即表示有很大的兴趣,提出通过分摊研制经费的方式加入研制工作。答应出一半的研制经费后,陆战队获得了优先采购权。2026年q25型“倾斜旋转翼攻击直升机”正式定型,陆战队下达的第一笔订单就有12架!

与传统武装直升机相比,25了采用全电动推进系统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2副倾斜旋转翼,同时拥有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能力。与美国的“鱼鹰”相比,25的电动推进系统不但更加先进,也更加易于操控。因为在2026年才正式定型,所以q25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与先进材料,比如在机身关键部位敷设了高强度合金装甲、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旋翼、综合航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