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给点收藏,增加动力呀)

书接上文。

处理完农业生产的事情之后,林星回到州府,召集阿三和曹安,商讨改革军队之事宜。

此时客厅之中只有三人,均是至亲心腹,说话全无顾忌。林星率先发话道:“阿三,之前你不是查过一份宋朝的军费开支表么,现在还记得么?”

阿三知道今天要讨论的是军队的话题,所以把统计表带在了身上,闻言掏出来,念道:“公子,这份《养兵之费》,是前朝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由时任三司使的蔡襄编写的,出自于他的著作《论兵十事疏》第十六卷。这里有一段记载军费的统计数据: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概也!”

这个缗是宋朝钱币,是用于成串的铜板,每串一千文。

林星喃喃念了数字道:“一百一十八万余人,四千八百万缗,不小的数目啊!”

阿三合上表格,道:“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军费差不多一直维持在这个数目,可供大人参考,可以此制定政策。”

林星感到有些没有头绪,便向曹安请教道:“曹安,我宋朝军制,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

曹安组织了一下词藻,有条有理地介绍道:“我们宋朝的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和番兵构成,此外还有士军和弓手。禁军是皇家部队,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戍守部队,分别隶属三衙,其任务是卫皇宫、守京师、备征战和屯戍边郡。禁军分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编制为四级,依次是厢、军、营、都。一厢辖十军、一军辖五营、一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这四级的统兵官分别是: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这群王师是大宋最强战斗力,一半守京畿,一半戍诸郡。”

顿了一顿,续道:“厢军则属于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则是州府的杂役兵。受各大州府管辖和调动,甚至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有些厢军只听州官之名,视朝廷如无物,此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推辞。当然,一般人没那么白痴和极端。开个玩笑,大人无需介意。说回来,厢军的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和护送官员等等,干得都是些琐碎活。只有发生国家大战,或者辖区内出现乱民起义,厢军才有用武之地。厢军分步兵和马军,设军、指挥、都三级,统兵官与禁军相同。”

曹安说到此处,眼神瞄了瞄林星,见他很认真地在倾听,不时记载着什么,好像很感兴趣,一点也没觉得枯燥,便继续说道:“乡兵和番兵属于地方势力,是从乡下抽调壮丁组成的民兵,平时参与生产,归于保甲,农闲时参与训练,战时可派上用场。至于士军和弓手,则是治安部队,由巡检相县尉统辖,隶属各地巡检司,人数不是很多,都采用一级编制。”

听完这番详尽而有条理的介绍之后,林星霍然释疑,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很满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