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也担心圣皇陛下耐心被逐渐消磨, 对他所推审的案事不再保持关注。一旦失去了圣皇陛下的关注与庇护, 来俊臣自知他也就死期不远了,所以是迫切需要搞个大目标。

冬官尚书苏干就有足够的分量,其人官位已经不低,本身又是在朝关陇当中的头面人物,与许多关陇人家都有往来,一旦罗网,便可借此进行罗织攀引。

所以这个人本来就是来俊臣心中名单排名靠前的,如今又得到梁王的通声传讯,而更妙的是这个苏干又刚刚得罪了代王。如果来俊臣还不能将之罗织入刑,投入死狱,那也就干脆不必混了。

来俊臣的党徒们本身就有所准备,一俟得到指示便即刻做事,很快便写成一篇长长的罪状,细载许多苏干的罪状。而其中最狠毒的一桩,就是苏干曾经参与李唐宗室谋反,并与韩王李元嘉之子李撰频有书信往来。

之所以援引这桩旧罪而非将苏干强引入来俊臣当下所推皇嗣谋反案,一则是因为许多关陇人家曲隐都被西京的宰相李昭德所封锁,来俊臣根本就掌握不到。

二则来俊臣起家就是告密李唐宗室作乱,所以对于这桩已经过去数年之久的案事内情也最了解。

他攀诬苏干,也并非信口开河,韩王李元嘉旧封徐王时,苏干便曾担任其王府记室,且其后两家颇有交情往来。

天授旧年,来俊臣忙于在朝中猎杀宰相、炮制冤狱,而苏干则在河北担任外州刺史,并没有被来俊臣列作第一序列的目标,所以这些旧事便沉于案底,还没来得及被引用出来,眼下正可以拿来应急。

来俊臣自知圣皇陛下对李唐宗室与关陇勋贵勾结谋反向来是零容忍,一旦发现端倪,则必严查到底。等到苏干被引入刑案之中,再要如何详论其罪,那就要看来俊臣的临场发挥了。

手持这一份罪状,来俊臣直入司刑寺直堂,将案卷摆在司刑少卿杜景俭案头,并说道:“卑职新发逆案隐情,请少卿审批,即刻提捕案犯!”

杜景俭听到这话,既有些烦躁,又不乏好奇,来俊臣这家伙素来独断专行,一般提捕案犯向来不作登堂请示,今天怎么倒将他这个少卿放在眼中了?

可是当他展开案卷匆匆一览后,脸色登时一变,凝声道:“案事重大,究竟有没有罪实可证?”

“少卿同样久事刑司,案犯仍然逍遥于外,不经审断,又谈什么罪实?”

看着杜景俭陡然变色的神情,来俊臣冷笑一声,复将案卷抓在手中,并继续说道:“既然少卿也不敢作审批,那就由卑职亲自前往罢!卑职推案,须臾至大,为求从速破案,有时不暇登堂奏告,还请少卿勿责!”

他根本也没打算让杜景俭审批,只是借由此事警告杜景俭,老子随手就能搞出大事件,你如果再横加阻挠,随时都有可能把自己也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