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 但如果真的让你做出一些详尽的描述时, 你却发现自己一时语塞或是只停留在表面,比如某个公园是你常来的地方,你或许知道这个公园多大,风景多好,但要说起诸如建造年份,代表性的动植物,某一处铜像的历史等等这些细节,可能就说不上来了。

另外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你熟悉的,感兴趣的,不一定是他人熟悉或者感兴趣的。所以建议在写作之前,你不妨再去看看那个自己熟悉或是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地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让你喜欢?是美好的回忆还是令人难忘的风景等等。除此之外,去那里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人每时每刻心境是不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心境下看同样的东西,感慨和收获也是不同的,比如我就会不定时地沿苏州河散步,而每次散步的心情和收获都有区别。

其次,有目的得深度挖掘是必要的。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往往不是你仅凭感受和经历就能得到的。而这些资料往往能让我们的描述更有深度和厚度。在自我感受和客观了解的基础上,我相信即使人家不熟悉你所熟悉的地方,但通过你的写作,人家一定会想去你所熟悉的地方看看。

想必熟悉我作品的朋友们定然会知道有一条苏州河经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中,无论是《生死河》《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还是最近出版的《无尽之夏》,我都对这条河流及两岸的景色有过或多或少的描述,因为那里是我成长居住的地方,珍藏着我许多童年和成长的记忆;再比如:莫言的许多作品中,故事大都发生在高密,因为这里是莫言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对当地的乡土风貌人情都非常熟悉,写起相关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其三,用想象力改变元素,让生活重新运转一遍

以前有首老歌叫《篱笆墙的影子》,里面有几句歌词: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想你在生活当中也常常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甚至久了还会觉得周围的事物非常枯燥和无聊,根本观察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作家的生活也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并不是像电影或小说中那样整天出去冒险或是活在跌宕起伏里。倘若天天如此,任谁都会崩溃吧?因此我们要学会从普通生活中抓取那些特别的事物和感受,这便需要你插上想象的翅膀了。

比如你每天单位和家两点一线,这路上发生的一切我相信都是大同小异,时间久了你不会发现有任何区别,甚至会厌倦这种按部就班的模式,更不用说找出其中能够积累的素材了,但往往越是普通的场景,我们越能与众不同。因此我建议你试着做一些想象和假设,比如反着走你上下班的路,如果坐地铁的人都改骑了自行车会怎样,把你周围建筑的特征换成其他样子,甚至和它们现有的风格完全相反会如何?这样的话,眼前的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是不是会变得鲜活起来了呢?

现实是有条条框框限制的,而想象力永远自由自在,没有约束。然而,不管是多么匪夷所思的想象,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一些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