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二特混舰队有没有能力把握住那稍纵即逝地机会。这可以说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也是谈仁皓最担心的一点,他对雷少卿太了解了。知道雷少卿的缺点,也知道雷少卿的优点!

雷少卿最大的缺点与优点就是他的稳重。从性格上来讲,雷少卿绝不是那种稳重的人,可在指挥战斗放面,他却极为稳重。这正好与谈仁皓相反,平时,谈仁皓很稳重,可在指挥战斗的时候,却更喜欢冒险。稳重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在参谋长的位置上,雷少卿地稳重在很大地程度上弥补了谈仁皓冒险精神的缺陷,这也是两人配合得那么完美的一个原因。可现在,雷少卿是在舰队司令官地位置上,而他的参谋长常荐新比他还要稳重。当两个稳重的人搭档的时候,这就不见得是好事了(同样的,郝东觉也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与谈仁皓的搭档也算不上完美)谈仁皓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从“菲律宾海战” 到“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 雷少卿实际上错过了两次机会,归根结底,就是他太稳重了,缺乏创新与冒险的精神。如果在“菲律宾海战”时,他能够把舰队的搜索范围再撒开一点,让舰队向东南移动一点,就极有可能逮住美国舰队,干掉一艘航母(对后来地战局来说,美国海军如果少一艘航母的话,那么整个局面几乎就彻底改变了)而在第二次机会到来的时候,雷少卿仍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严格按照海军司令部的命令行动(这实际上也是他免责的主要原因)结果错过了先现第16特混舰队的机会,结果不但没有干掉哈尔西,还遭到了重创。

站在谈仁皓的立场上,他对稳重的司令官是没有多大的好感地。这并不是雷少卿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帝国海军中的一个通病。不说那些老将,就连严师琪这类少壮派将领都很保守(“阿纳塔汉岛夜战”把严师琪的保守表现得极为彻底)帝国海军军官学院的教育也很保守,熏陶出来的年轻军官也不例外。只能说,谈仁皓是个异类,而郝东觉不是海军正统出身,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航空兵自成立之后,有了廖汉翔这个领袖,更是激进的代名词了)雷少卿与常荐新都是海军军官学院出身,两人的作战思想保守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下午跟雷少卿谈的话,谈仁皓不免笑了起来。航母作战与以往的舰队作战的区别太大了,如果思想太保守的话,那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航母的重点是进攻,而以前的舰队作战的重点是防御,通过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强大的防线,最终击溃进攻地敌人。这种根本上的差别实际上就决定了作战上的差别,更需要指挥官把思想转变过来。为了让雷少卿明白这个道理,谈仁皓举了大量的例证。从“日德兰海战”到“八丈岛海战”再到这几年生的几次大规模海战,这些海战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随着新战舰的出现,海军的战术已经生了彻底的改变,必须要抛弃旧思想,用新的战术来战胜敌人!

“仁皓,已经联系上了。海航与气象部门都将尽量为我们提供帮助。”

郝东觉忙完后,又来到了舰桥外,“怎么还不去吃饭?”

“没多少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