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当值,到了他来监国,第一次大朝会,就有三朝老臣乞骸骨。

他这是有多失德?

用目光对按捺不住怒气的赵青山微微示意,让他不要发作,而后贾琮问道:“大夫,可是孤德行浅薄,不配为君?”

李欣德缓缓道:“殿下乃古今少见之明太子也!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罢了,事到如今,老臣也不再赘言。老臣年高体衰,无力再效忠王事,故而恳请殿下,准老臣乞骸骨,告老还乡。”

李欣德往赵青山方向看了眼后,眉头紧皱,但到底没口出恶言,只再度乞骸骨。

贾琮摸不准他是欲擒故纵,还是果真看不惯赵青山的铁血做派,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愿再同殿为臣。

不过,既然人家再三请辞,他也不好做恶人,便在百官注目下,缓缓点头道:“大夫既然身子不好,孤也不能强留。赐百金、良药、孤手书抄录之《诗经》一部,以一品之礼,送大夫还乡修养。”

李欣德:“……”

赵青山:“……”

百官:“……”

这就准了?!!

这可是九卿之一哪,更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隆!

按旧礼,这等老臣致仕,哪个不是三辞三留,甚至更多次反复,以示天家体恤老臣之心?

如今日这般,当场恩准乞骸骨者,几乎是当面告诉该臣,天子厌弃之,早早滚蛋罢!

可是,看着御椅上贾琮关怀的面色,除了赐金赐药且以一品官身致仕外,还赐了部储君手书的《诗经》……

这等待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薄待了。

百官只能认为,储君是真的年幼,又长于宫外,未学过帝王之学,所以不谙此中道理。

然而不管是什么缘故,到了这一步,无论李欣德是真辞还是假辞,他也唯有离场这一条路可走。

一瞬间感觉苍老了许多的李欣德,再度对贾琮叩首,而后缓缓站起身,又往赵青山方向看了遍,一忍再忍,终究还是没有忍住,道了声:“太傅当记臣子本分,不可蛊惑君王,更不可擅权乱政!”

说罢,转身一步步出了含元殿。

在百官注视下,赵青山面色刚硬,紧紧抿住嘴唇,一脸的不屈。

然而,李欣德刚去,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的鸿胪寺寺卿贾顾又出列,缓缓跪下,将头上乌纱摘下,放在大殿金砖上,叩首道:“殿下,老臣,乞骸骨!”

偌大一个含元殿,在这炎炎夏日,甚至变得有些森冷起来。

鸦雀无声间,百官心中同时浮起一个词来:

逼宫!

贾琮先一步挥手止住了面色涨红想要出列的赵青山,然后问道:“贾卿也是年老体衰,无力效忠王事了么?”

贾顾和李欣德几乎是一类人,但又有所不同。

李欣德讲究礼法和儒雅之意,贾顾却要火爆一些,他听闻贾琮之言,大声道:“臣身体虽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