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就是: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具备了必胜的条件然后才与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在本篇中,孙子提出了「胜兵先胜,败兵先战」乃兵家重要的作战准则。「先胜」就是已经「先为不可胜」,有准备,有把握,已胜券在握;「先败」则必处于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企图侥幸取胜而孤注一掷。

足够的军事实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当无法战胜敌人时,应该注意防守;当可以打败敌人时,应该发动攻击。善于作战的将帅,应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谋求取胜的条件。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入侵。他白天训练士兵骑马射箭,晚上宰牛犒劳士兵,并下命令说:「在匈奴入侵抢掠时,要即刻集合坚守阵地。如果有人擅自出击,定斩不饶。」在匈奴入侵时,赵国军队只是固守,从不与匈奴作战。赵王认为李牧带兵无能,遂将他召回,派人代替他统率驻守雁门的赵军。可是,新统帅出战匈奴连连失利,赵国损失很大。到这时,赵王才后悔不该召回李牧。

于是,赵王决定重新起用李牧。李牧却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带兵打仗。赵王再三征召李牧,命其带兵。李牧对赵王说:「如果起用我,要允许我像以前那样行事,我才能接受任命。」赵王最终同意了。李牧重返雁门,仍采用以前的固守战术。匈奴认为李牧怯弱,很轻视李牧。其实,李牧长期不出战是为了积蓄力量,同时使匈奴多次出征,劳而无功,官兵厌倦。

后来,李牧认为大打一仗的机会已经成熟,开始进行作战准备。他精心挑选勇敢的士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好马数千匹。当匈奴又来入侵时,李牧佯装败走,并故意将一部分物品遗弃给匈奴。麻痹大意的匈奴兵长驱直入,进入赵国军队的包围圈,被等待多时的赵国军队一举围歼。在此后的数年中,匈奴再未敢骚扰赵国的边境。

从备战的角度出发,孙子智慧强调的是「先胜后战」的思想,指出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找有利的机会同敌作战。功夫要下在内部的自强上。内部的自强即国家的富强和兴旺发达,加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军器研究和准备等,都是战前要做的准备。各方面准备之后,通过双方力量对比,若是优势明显那么就可以出兵作战了。

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的诞生战争取得胜利的条件是,自身具备不可战胜的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可以创造的。《孙子兵法》认为,只有在创造了可以战胜敌人的条件,才能伺机取得胜利。

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卡扎菲是一个军事天才,早在寒卜哈中学读书时,别人的理想就是一名科学家或者医生,并以优秀的科学家或者医生为榜样,而他很不一样。卡扎菲的楷模是埃及前总统纳塞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