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了看这张纸条便道:“你提供的消息哀家都知道了,但哀家想知道他们在一起说什么,你明白吗?”小宦官张德生磕了一个头道:“回禀太后,1小奴已经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哦?”申太后一下子坐了起来,注视着他道:“你怎么知道,他们让你进去了?”

“回禀太后,自从上次太后让小奴留意他们的谈话,1小奴便找到一个办法,在皇上的书房里有一个专门放置皇上习字本的柜子,里面放了一半,另一半空着,小奴昨晚下午就躲在里面,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嗯!不错。”

申太后赞赏地笑了笑“那他们说什么?”

“他们在说联系了多少皇族,有多少皇族已经表示效忠,好像还几次提到了毛将军。”“毛襄!”

申太后的眼睛眯了起来,他们竟然提到了羽林大将军毛襄,应该是他,雍京姓毛的将军就只有他一个。

“你做的很好,以后继续,但要当心,不要被他们发现。”

申太后很满意这个小宦官的报告,随即吩咐左右“赏他十两黄金!”小宦官张德生大喜,连连磕头下去了,申太后靠在软榻上,闭上了眼睛,她心中有点烦,唯一让她为难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她知道儿子对自己不满,也知道他支持政事堂制度,这些她都能容忍,但最近她的儿子由不满演变为付诸行动,她便有些坐不住了,如果不是她儿子,她会毫不犹豫废掉,甚至处死,但这是她唯一的骨肉,她下不了这个手。

而现在,她不能不管了,她儿子才十三岁,还不懂事,关键就在他的两个师傅,礼部沿书周棋纶和大学士徐筠,是这两人带坏了她的儿子,她银牙慢慢咬紧了。

“宣赵学士来!”太后垂帘制一个鼻大特点是,旨意不用通过中书省,直接由大学士草拟下发,所以每天在御书房外面有两名当值大学士,专门为太后拟旨。

大学士赵丰匆匆走进,躬身施礼“参见太后!”“哀家有旨。”

赵丰立刻坐到旁边的拟旨台前,铺开空白旨,提笔听宣。

申太后沉吟一下,便缓缓道:“去年延安郡有人揭发乡试科举作弊,特封礼部尚书周棋纶为关内北道巡访使,调查乡试科举作弊之案,并监督明年乡试,即日出发。”

申太后见他写完,又道:“封大学士徐筠为林邑郡刺史,三日内出发,就这两道旨意,立即下发!”

“是,臣立刻发往吏部。”

赵丰退下去了,申太后又慢慢闭上眼睛,毕竟是她儿子,她还是要给他点面子,把这两人调走,也算是釜底抽薪之计,她现在要集中精力对付申国舅,暂时还无暇顾及儿子皇甫恬,至于羽林军大将军毛襄,她更不能操之过急,以免他转而投向申国舅。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太后,申大将军来了!”

申太后点点头“宣化甑见!”申大将军就是申济,被申太后封为秦王,宫中一直称他为秦王殿下,这次反太后的〖运〗动中也出现了反对异姓王的口号,朝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