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内容的表达能力,大概所有人都会觉得,它和体育一样,大家基本上拼的就是天赋。我当然相信天赋这东西,我这里就不举例讲那些我见过的那些天赋过人的家伙了。但是,网上有一句话放在这儿很合适: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就算是罗永浩,他的口才也是练出来的,你觉得他天生口才,但你不知道人家背后有多努力。我听罗永浩讲他展现口才的一些心得,我才知道,有些看上去特别不经意丢给学生的话,他是上课前反复推敲比较各种表达句式。

记住,高手首先是任何时候都比普通人更上心。在我看来,从事内容生产,有所追求,你的职业状态和感觉,应该是随时被唤醒,随时被触发的,一个意思,怎么表达效果最好,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讲到表达技能的提高,当然教材、教程之类的很有用,别人总结沉淀的东西,不但总有帮助,尤其是可以大大节省你的认知时间,对新手来说,尤其如此。甚至我经常也会去看那些我觉得水准未必比我强的人的东西。

但是,对内容产品来说,「看」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高估学习效能的方式,如果我们的训练方式,主要是大量地看学习对象的内容作品的话。因为好的内容产品,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处于内容的消费者。

作为消费者和作为生产者,能注意看到的东西是非常不同的。我打个比方,你去找一个长期读某份报纸或某份杂志的老读者,你问下他,他读了十多年的那个媒体,到底有哪些栏目,我敢打赌,没有读者能回忆得起来,甚至一个老是订阅同行媒体的人,也不记得自己作为读者时,多少年如一日,却根本没注意到它的栏目和版面设置。

所以,如果我喜欢某某人的作品,我只要天天看,看多了,就自然而然能模仿的很像了。事实上,你一不留神就进入了消费者状态,而不是一个学习和模仿者。

其实,各个领域的高手,你要是问他们是怎么训练的,他们的经验最后都可以概括为:刻意训练,微小改进。所以,高强度地重复工作就是最好的训练,这句话当然也没错,但我认为,被动式的训练最多只是通向熟练工之路。

所谓刻意,就是有强烈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拆分成很多个技能点,我们一个一个地针对性地提升。

我的看法是,刻意训练必须是动手,表达能力是一门高度依赖经验的技能,它和绝大多数实践技能一样,你用眼睛看,是永远学不会的,它必须完完全全是靠动手,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肌肉记忆式的反应。

我小学的课本里有鲁班学艺的传说,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说如何用手而不是眼睛学技术的故事。相传鲁班拜师学艺,前面都是被师傅各种穷折腾,让他重复各式各样简单的笨活,这是练基本功。折腾完之后,师傅把自己珍藏的木工模型亮出来让他先看,再然后让他把这些木工活全都拆了,再拼装起来,最后,是把师傅做的模型一把火烧了,鲁班根据记忆做出一套完整来。这三步完成。鲁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