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常常会爆发与父母的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变得很严重,许多父母焦虑到无法入眠,白头发也在这个时候长出来来。

面对冲突,父母一定要记住一个事实:这个现象会过去的。

不错,青春期与父母的冲突,无论看上去多么严重,都是会过去的。到了二十多岁,孩子一旦成人,他们要么和解,要么放下,无论如何不会再跟父母闹了。

想到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焦虑会不会觉得稍微缓解了一点?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会跟父母有冲突呢?这个冲突的基础是什么?

「我是谁?」这是孩子在青春期必须面临的问题。

无论这个答案是什么,孩子都不愿意这个答案是「我是我父母的翻版。」

我们去买东西,最喜欢买样式独特的衣服,限量版的手表什么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寻求独特性的需要。我们的孩子也是。

但父母骨子却有复制自己的需要,特别是希望孩子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觉得这是为孩子好。孩子不认为这是为自己好,他感觉你是要杀灭我的独特性。

所以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就产生了。

那么,家长的成功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就应该照搬呢?

首先,时代在改变。是不是在进步有争论,但谁也无法否认,一切都在急速改变。过去的成功经验,今天还适不适用?

另外,我们家长还有一点自恋,觉得我们比孩子们要聪明。即使没有说破,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你对我指手画脚,无非是不相信我的判断,觉得你比我强罢了。所以孩子不接受这种「指导」。

我认识一位父亲,本身非常成功,做到五百强企业的管理层。他的儿子也聪明,自小成绩优异,所以他送了儿子去美国读高中。到了高考的这一年,孩子还一点不着急,听音乐开派对,交朋友去旅游,眼看着与父亲指望的常春藤大学无缘,声称自己考个一般的美国大学就可以了。

父亲急了。

他找孩子谈心,讲自己的成功经验,他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完全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的努力。每天五点父亲在朋友圈发自己跑步五公里的消息,傍晚发看了多少书的信息,特别提醒儿子去看,结果儿子直接把朋友圈屏蔽了。

他天天打电话给孩子,「鼓励」孩子,和孩子商量应该报考哪个学校,到后来儿子常常不接他的电话了。

你看,父母把孩子的前途当成了自己的前途,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孩子当经验,就会发生这种事情。

如果父母的心态能够超然一点,真正能感觉到,他是他,我是我,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我搞好我自己的生活就好,这样子呢,两个人都会轻松一点。

那么,你会建议这位父亲怎么做?是不是建议父亲不要管他,放任自流?其实那也是不对的。不管可以,那学费也不要管才是。如果孩子不要父亲管自己,却又要利用父亲的经济资源,是不是对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