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台上,看到了很多焦虑的家长: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时不好好做游戏,学唱歌时不好好唱歌,坐不住,乱跑乱跳!

    我的儿子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动这个玩那个,一点作业都要做到半夜。

    我的儿子打会说话开始,跟他说什么,他大多都对着干,咋一直叛逆啊?好像他都成习惯了,头疼!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几次回炉重造的机会。

比如,当你养育的小孩时,不要以为你只是在纯粹付出,事实上这是一个难能可贵,可以回炉重造的机会。

不过,一个人获得的第一次回炉重造的机会,却是当他进入青春期的时候:

一个懦弱的男孩突然在十二岁那年变成一个刚勇的青年;

一个蜷缩的女孩突然在十三岁时盛放成为娇艳的少女。

家长头疼的所谓叛逆期,心理学上却认为是必要的,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十岁开始,二十岁结束。

这个关头,是一个人真正从孩子转变为大人的过程,他真正的开始从家庭分化出来,成为他自己,成为与父母不一样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逐渐下降,同伴对他的影响逐渐加强,通过建立在同伴中的地位,他以个人的身份进入社会。

父母是谁不再是他小小世界里最重要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自己是谁。

成龙的私生女小龙女在美国以英文发推特,吐槽说她是成龙的女儿,如今沦落到流浪的地步等等,外国人的反应却很简单:「自己去找个工作吧,管父亲是谁。」

这个年纪,还抓着「我的爸爸是李刚」「我是妈妈的最爱」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巨婴心态,很难赢得同伴的尊敬,个人本身也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爱必须以给予自由的方式呈现,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才是孩子需要的支持,而不再是照顾和抱持。

作为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某种程度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

个人意志在苏醒,体内的荷尔蒙也决堤而出,体内的如许能量让少年无所适从。

做一个乖孩子的教育再也没有用,父母的怀抱失去了过去温情的吸引力,外面的世界突然大张旗鼓把孩子吸过去,孩子茫然失措。

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疼也必须要坦然接受。绝对不能越俎代庖。

不过,事情并不是真的那么失控,有三个因素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起作用,是父母可以施加影响的。

第一个因素,就是0-7岁这个阶段,父母在孩子身上所倾注的爱与能量。

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温暖,共情,关怀和爱。

孩子如种子,慈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