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完全算得上是运气。

第二枚击中了“缅因”号舰体左侧。前烟囱与后烟囱之间部位地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穿透“缅因”号地水平装甲。却干掉了正在附近抢修受损舱室。抢救受伤人员地数十名损管队员。并且导致“缅因”号左侧地损管力量降低了近五分之一。

如果“吉林”号地运气能够再好一点。那枚穿甲弹向左侧偏大概五米。就能从前一枚穿甲弹炸损地装甲处进入舰体。而下方就是“缅因”号地一号轮机舱。在穿透了水平装甲之后。穿甲弹有至少一半地机会进入轮机舱。从而使“缅因”号丧失部分动力。显然。“吉林”号地运气还没有“好到家”。

同样的, “缅因”号的表现也时好时坏。

在六点四十一分的时候。“缅因”号就打中了“吉林”号。

如同“吉林”号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无法击穿“缅因”号的装甲一样, “缅因”号使用的重达一千二百二十七公斤的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也无法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击穿“吉林”号地装甲。仅仅在“吉林”号右侧距离丙炮塔大概三十米地地方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并且摧毁了一座副炮炮塔,炸飞了二座射炮炮塔。

取得第一个战果之后,“缅因”号就连续错过了好几次机会。

直到六点四十七分,“缅因”号才再次击中了“吉林”号。与前一次命中一样,穿甲弹炸毁了舰桥右后方地副炮炮塔,却没有能够对“吉林”号造成致命损伤。

在此之前,“吉林”号连续击中了“缅因”号三次。

六点四十八分不到,从“吉林”号乙炮塔一门主炮打出的穿甲弹准确地命中了“缅因”号B炮塔的正面装甲。

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厚达五百毫米的装甲,但是其带来的巨大动能震坏了“缅因”号上本来就非常脆弱的炮塔旋转机构,最终导致其B炮塔仅能在左侧七十五度到一百度之间转动。

可以说,“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大的设计缺陷暴露了出来。

该级战列舰的主炮炮塔,以及配套设备的总重量过了一千七百吨,炮塔与扬弹机构,以及弹药舱为一个整体,由一台三百五十马力的液压马达驱动,可以达到每秒四度的水平旋转度。

整体炮塔可以使扬弹机构进一步简化,减少了出故障的几率。

问题也同样突出,即炮塔的旋转机构相对脆弱,基座本身就承受了炮塔的重量,如果被穿甲弹击中,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很容易损毁,从而使炮塔丧失作战能力。

相反。“省”级战列舰采用了分置式炮塔,弹药舱并不随同炮塔一起转动。

这种设计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先会使扬弹机构,以及弹药舱内的输弹机构更加复杂,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另外。要求炮塔与弹药舱地结合部位极为紧密,增加了制造与加工难度。当然,好处同样明显,即炮塔可以做得“轻”一点,在使用相同承重能力的基座时,其基座的亢余度更大。即便被穿甲弹直接命中,也不一定会受到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