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号上的官兵并没有立即放弃拯救自己地战舰。

随着第一舰队到达,第3舰队的六艘战列舰立即按照白佑彬地命令,右转向撤出了战斗,返回登6场。随即,一艘快战斗支援舰从登6场赶了过来,负责为“黄海” 号提供支援。

此时,白佑彬正在忙着收拾美军主力编队最后面的那艘战列舰。

因为美军战舰在“台湾”号地三百三十度方向上,所以“台湾”号仅能用舰方向上的六门主炮向其开火。跟在“台湾”号后面地七艘战列舰也一样,其舰尾方向上的三门主炮都暂时派不上用场。

前五轮齐射既猛烈,又急促。

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距离太远了,而且第一舰队的航行度高达三十节。

选择提前开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黄海”号遭到重创,即将战沉的情况下,白佑彬不可能袖手旁观。另外,即便在二万八千米的距离上,复合穿甲弹仍然能够对“罗得岛”级战列舰构成威胁,能够击穿某些次要部位的装甲,并且可以摧毁其上层建筑。

问题是,在打不中对手的情况下,炮弹威力再大也没有多少意义。

从第三轮齐射开始,美军战舰就做起了战术规避机动。

此时,美军舰队的编队非常密集。

从雷达测试出的数据来看,美军战舰相互间的距离不过一千米,大概在九百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千码。

这是主力舰编队所能采用的最小间隔距离了。

对于舰长二百多米的战列舰来说,四个舰身长度的间隔距离,不但危险,还很容易导致相邻战舰被“误伤”。要知道,在二万五千米的交战距离上,炮弹的撒布范围肯定过了五百米,偶尔能够达到一千米。

也就是说,炮弹很有可能砸中与目标相邻的战舰。

一般情况下,战列舰编队的间隔距离都应该保持在二千五百米以上,如果舰队航行度较快,则应该进一步扩大间隔距离,以便每艘战舰都有足够的机动空间与反应时间。只有在极为特殊,比如占据了绝对优势,且处于战术有利态势的情况下,才能够缩短间隔距离。以密集编队来提高炮击命中率。

此时,美军舰队明显不具备密集编队地条件。

其航行度高达二十二节。且并没不拥有有利的战术态势,密集编队不但不能提高命中率,还很有可能提高“中弹率”。

那么,美军舰队为什么要采用密集编队呢?

白佑彬想不通,其他参谋也想不通。

战斗打到十点地时候。“台湾”号与美军八好主力舰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二万五千米。而此时,美军舰队的度已经提高到了二十七节,且还在继续加。只不过,其战舰之间的相互距离并没有增加,仍然在一千米之内。

八艘主力舰中,除了最后面那艘在进行战术机动之外。其他七艘都在直线航行。

显然,情况很不对劲!

即便斯普鲁恩斯不想与第一舰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