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死丫头,要吃饭了还跑出去……” 大伯母一边嘟囔着一边往外找人去了。

陶时初很快就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晾了起来,然后便去了厨房,跟祖母一起把饭菜都端出来。

说是饭菜,其实就只有一碟子青菜和一大盘粗糙的窝窝头,再加上一锅地瓜粗粮粥。

很快家里下地的男人们都回来了,屋子里一下子就站满了人,陶家男人多,屋子小,全部走进屋子就显得很拥挤了,陶时初觉得自己呼吸都困难了些。

她拿了一个窝窝头,端了一碗粥便跑到外面院子里吃去了,家里其他人也不耐烦在屋子里闷着,三三两两出来乘乘凉。

“大妞儿还是没回来了吗?” 大伯母这时候从外面回来了,皱着眉头问家来的人。

“大妞儿没在家吗?去哪儿了?”大伯父没看见女儿,便问道。

“我哪儿知道,一早就不见人影了。”大伯母没好气地说道。

“我知道,大姐上山去了!”这时候,小堂弟兴奋地说道。

“她上山干什么?”大伯母问她,“她带什么东西上山了?”

“背着背篓呢!”小堂弟回答道。

“那应该是割猪草或者捡柴去了。”大伯父不太在意,对于这个女儿,他是很满意的,毕竟勤快不说,还很体贴,所以读了几年书的他,特意给大女儿取了个“时夭”,本来就是取“逃之夭夭”的意思,说她是个好姑娘。

她确实是个好姑娘,谢应嘉也这么觉得,他昨天被人追杀,身受重伤逃到这深山的时候,都以为自己要栽了,却没想到能遇到一个人美心善的好姑娘,救了自己。

“谢公子,只能委屈你吃这些粗糙的食物了……”陶时夭红着脸说道,把背篓里用小罐子小心翼翼装着的小米粥端了出来。

“不委屈,能有这些吃的,我已经很满足了,要不是姑娘昨天出手相助,我今天说不定连命都没有了,我该感谢你才对。”谢应嘉虚弱地说道。

“谢公子过奖了。你的手……”陶时夭看着他那受了伤的右手,有些迟疑地问,“能自己吃吗?”

谢应嘉一顿,看了看自己的右手,又看了看那装粥的小罐子,最后无奈地说道:“大概是不能了,能不能劳烦姑娘喂我……”

“可以……”陶时夭红着脸答应下来,心里安慰自己,她并不是轻浮,更不是孟浪,只不过是因为谢公子手受伤了无法行动,自己才迫不得已帮忙的,谁也不能非议。

于是她柔情万千、小心翼翼地开始喂谢应嘉喝粥。

不过大概她从来没有给人喂过东西,因此动作很生疏,一不小心就把粥掉在了谢应嘉的脖子上,幸好这粥是凉的,要是烫的话,能把谢应嘉烫伤。

“谢公子,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陶时夭慌忙道歉,也顾不得继续喂他了,急忙用手帕擦他脖子里的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