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三个部门给他改革一下, 最好是把那些臭脾气的家伙都给发配到地方上去, 留在朝堂上碍眼。

按照梁嘉的想法,三个衙门合并成一个监察机构,御史台可以不要,大理寺也可以不要,直接就叫都察院,正好名称和职权是相关挂钩的,不需要另外起一个名字。

梁嘉在纸上写写画画,不停地参照自己所了解的各个时代的监察机构的设置,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这才把具体的设置情况做了出来。

抬起头,惊讶地发现赵敏和林婉婉一边一个站着呢。

这两人下午啥时候来的,梁嘉都没注意,他全身心的都在机构设置的撰写上了。

“赵敏,你进宫了,那个红儿呢?”梁嘉问道。

赵敏浅笑了一下,答道:“回来后,送去东厂那边和其他孩子们一起了。”

“这样也行。”梁嘉点了点头。红儿毕竟还太小,放在宫中也不太适合,进了东厂,最起码现阶段能吃得饱穿得暖,还能习武识字,以后如果能成为东厂的一份子最好,成不了再让她进宫做事也是可以的。

“饿了,让人上饭吧。”

吃过晚饭,文瑜第一时间就赶来,生怕晚了一步被人给抢先了。

不过,梁嘉现在无暇招呼他,让她到内殿待着,让人叫来了理政处七位大臣。

七位大臣很快就急匆匆来了。梁嘉也不和他们客气,直接把写好的机构整合的意见交给了郑叶川,让他们互相传着看。

“好好看一下,看完仔细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梁嘉说道。

郑叶川打开纸,慢悠悠地看了起来。黄铮没忍住好奇心,凑上去一起看。等到这两人看完,郑叶川又递给了其他人,他则和黄铮闭目沉思。

等到七个人都看完之后,梁嘉也没催促他们,而是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慢慢消化。

大概过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那个黄铮率先开口了。“皇上,臣觉得这个整合策略是相当好的。可是臣想到一个问题,这些分到地方上的官员,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和当地官员勾结在一起呢?如果他们勾结在一起,危害可就更大了。”

“黄爱卿说的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所以朕才有了锦衣卫和东厂,他们就是这些监察官员背后的一把悬着的刀。”

“皇上能保证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不会同流合污吗?”

“朕不能保证。他们或许也会同流合污,可毕竟不会成为主流。如何保证相互监督不会出现漏洞,还需要在实际的施政过程中一步步的完善。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只有更合适能持续改进的制度。”

黄铮点了点头,说道:“臣赞同皇上的意见。”

“郑爱卿,你们呢?还有什么要说的?”

“臣也赞同。”郑叶川躬身答道。

剩下五个大臣互相看了看,随后也躬身附和了郑叶川和黄铮的意见。

梁嘉笑了笑,随后突然说道:“鉴于理政处事务繁忙,朕决定在理政处再设一次辅的职位,职责是辅佐首辅,在首辅外出或者空出的情况,代替首辅掌管理政处。这第一任次辅就由黄爱卿担任吧。”

黄铮愣了,郑叶川等六位理政大臣也愣了。今天这炸雷一个接一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