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长音打量着谢寒。

今日之前,她见过谢寒两次。

第一次是神康五年,他和姜宁一起到金泉府看绯玉。

第二次还是神康五年,他从兰州府运来十万白银捐资西宁军。

二年过去了,他外貌未改,只身上杀气又重了几分。

还多了些底气。

他这底气从何而来?

穆长音抱拳微躬,笑道:“谢掌柜是海上的行家,我与绯玉,自是听谢掌柜安排。”

谢寒一揖到底,起身:“多谢护国公信重。”

“好了好了!”姜宁笑道,“再客气天都黑了。快都请坐,等孩子们来,咱们去园子里。”

穆长音与谢寒相视,各自笑了笑,归座。

孩子们正是这时到了。

七八个女孩子见了礼,谢寒各有礼物送给,连今日临时来的李令智和李令信都有。

两人也同林家二个玉一样,管谢寒叫“舅舅”,管岁雪叫“姨娘”。甄英莲和滕怀玉仍称“掌柜”。

大家往花园里来。

只有谢寒一个男子,入席便不分男女。姜宁、穆长音与谢寒、岁雪同坐,孩子们围了一个大桌。

两桌之间没隔屏风。

岁雪笑问:“不等等姐夫?”

姜宁轻叹:“近日京畿、山东、山西、湖北几处旱灾,还有河南水旱蝗灾,还有去年东北、西疆多地雪灾,他正忙呢,谁知今日回不回来。咱们不等他。”

穆长音道:“上回这般水旱不定,多地有灾还是十年前了。”

气氛一时有些沉肃。

毕竟是接风宴,还有许多孩子在,不好说太沉重的话题。

姜宁笑向英莲道:“说起来,我与你母亲相识正是十年前。”

其实是十一年前。

姑苏连年歉收,竟有盗贼蜂起,逼得甄士隐竟想折变田产投奔岳家。

姜宁现在也不理解甄士隐这种身有功名却坚持“清高”,不求助于有权势的同乡同年,让老婆一起过苦日子的行为。

不过他人都走了五六年了,再刻薄也不好。

封氏前日和桃嬷嬷一起到郊外散心去了,所以今日没来。

英莲慌忙看过来,眼中闪了闪,只看姜宁,答应了一声:“是。”

岁雪笑推谢寒:“看你把孩子吓的!我说让你捂白了再来!”

谢寒看看自己的手,和岁雪的一比,黑白分明:“那我先走,明年再来?”

众人一笑。

酒过二巡,戏台上正演出《桃花扇》中的《拒媒》,唱的是:

“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

谢寒正与穆长音说些海上的事。

姜宁一面听着,一面看孩子们桌上,黛玉握了英莲的手,正低声细问什么。

英莲似乎有所掩饰,只是摇头。

黛玉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