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母仪天下的国母,万贵妃缓缓走下凤轿,衬得的身后王皇后,倒好像是随行的姨太太。

渐渐衰老的面容掩盖在厚厚的脂粉之下,万贵妃整个人气势依旧,当着前来瞧热闹的各宫嫔妃的面,不过是象征性的微微作态,给皇后施了个半礼。

王皇后对此都习惯了,见状神色宽厚的回了礼,吴氏早就一切看得淡了,正正经经的上前道了个万福。

周围嫔妃宫女望着宫里最是尊贵的两位女人,该弯腰的弯腰,该磕头的磕头,一侧六七个身穿淡黄龙袍的皇子,奶声奶气的上前问安。

万贵妃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在这宫人等死的安乐堂,不吉利的破地方,怎么感觉就像是身处于自家寝宫里似地?

心里稍微有些不快,嗅着浓郁的檀香烟火味,万贵妃朝正前方的空地看过去。

大吃一惊,万贵妃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喃喃道:“好大的手笔。”

王皇后和吴氏也看得呆了,她们还是小时候见过,民间丧礼祭祀般的盛大场面,不同于皇族气象肃穆,堂皇正大,民间自有民间的独特一面。

实际上,某人的手笔更是别出心裁,不单单是她们没见过,恐怕整个大明朝也没人见识过这个。

但见胡同口被清理出来好大一片场地,也不知等死的宫人如何做的,反正是土地清理的干干净净,平平整整,还特意垫撒一层薄薄黄沙。

烟熏火燎中,一十二座大绢亭摆放最外面,亭亭皆绿舞飞红;两侧二十四座小绢亭,座座皆珠围翠绕。

左势下,天仓与地库相连,右势下,金山与银山作队。中间一座高高的法台,供奉着用红绸遮挡的牌位。

台前供桌十数张,献祭品,列八珍之罐;香烛亭,供三献之仪。数十位披麻戴孝的年老宫人,打着罄,不停念着解冤经。

对面的过道上打起了戏台,台上台下各样百戏齐出,什么雪里梅,洞宾飞剑斩黄龙,五鬼闹判,钟馗戏小鬼,赵太祖千里送荆娘,庄周梦舞蝶,乱七八糟的,反正应有尽有。

十六个大喇嘛手执法器,带着高高弯弯的毗卢帽,排成一行满场游走,口中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文,大钹大鼓,动作甚至齐整。

念完番经,又一起疯疯癫癫的结坛跳沙,洒花米行香,口诵真言。他们的供斋不问可知,都是用牛乳茶酪之类,幡子上悬挂的,都是九丑天魔变相,身披璎珞琉璃,项挂骷髅,口里叼着婴儿的魔神。

那魔王坐跨妖魅,腰缠蛇蠇,或四头八臂,或手执戈戟,反正一个个朱发蓝面,丑恶莫比。

与之仿佛鬼蜮一般的场面相比,胡同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传统道家的仙风道骨,把这一方天地装扮的犹如仙界。

六座百花亭,现出千团锦绣;一乘引魂桥,扎万结黄纱。绢花与雪柳争辉,宝盖与银幢相映。

背景一副硕大的油彩画,当中一位站在山巅,祥云雾霭里的活神仙,竟是东极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

周围十方救苦诸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