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前朝官绅之业,俱各照旧,无论从逆与否,归降者官原职’,待遇确实比寡恩的李来亨更好。

唉!王兄弟,我们就等等这两三天吧?归诚大顺最终也不过是做一个降将,何如吴三桂那样称王建藩令人艳羡呢!”

其实若不是武大定抢先一步杀掉杨承祖归诚大顺,高汝利现在根本不会想着投靠清军的事情。只是武大定既然已经先一步投降,高汝利就感到自己再循人故智,必然不会得到大顺的重视和优待,反而还会因为一度反叛的经历就此被打入另册。

相比较之下,此时清军已经全面渡河,对榆林、延安、宁夏三城发动着极其猛烈的攻势。据说睿王多尔衮和义王吴三桂的车驾都已抵达陕北,他们为了招抚前明官绅势力,开出的条件就比李来亨优渥很多。

“我们在大顺军那里,已经成了用过的夜壶,值个什么价钱!倒是清军,我看吉珪和清军本来就有联系,睿王多尔衮又知人善任,说不准大清的国运就会像金国一样绵长。”

“这……”

“王兄弟,就这两三天的时间,我们先看一看形势和风头吧!先机已让武大定抢去,这两三天是先投降还是后投降,都没办法在大顺军里再拿到什么高官显爵了。”

王良智也不知道高汝利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等到晚上就要卖了自己和吉珪,到李来亨的面前去谋取一份富贵。

他只好姑且相信高汝利的话,毕竟这段时间来,许多曹营叛兵逃进长安城里,现在城内兵马归属十分复杂,只靠王良智一人也没法控制全城。即便他想卖掉吉珪和高汝利,暂时也没有这个能力——除非他和高汝利合作才行。

“姑且登上那么两三天吧!”

两人言语之间,似乎隐然已经在给吉珪判死刑了。他们并不觉得吉珪一个文人能够掀起什么风浪,也就是这两天时间再听听他的命令,等到多尔衮的动向明晰以后,高汝利、王良智自有其计较,何听一文士之言。

只是吉珪现在样子越来越奇怪,似乎异常狂躁。他手上毕竟还有几百曹营亲信,而且名义地位在长安城内叛军中还是属于最高的。

高汝利和王良智二人也不想去触这个霉头,万一这最后等候的两三天时间里,他们同已经是半个疯子的吉珪发生什么冲突,以至于影响将来跳船的大局,就十分不好了。

所以即便现在吉珪说话都显得有些癫狂,二将也只是连连点头称是,照允便是了。

吉珪又是要强征市民收集建材,又是在到处调派火药,高汝利心下想着两天以后,不管是投降清朝还是归诚大顺,最好都先将吉珪杀掉才好。

城里不管是守军还是民夫,都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厌战情绪。一到夜里,喊叫声、哀叹声、哭泣声就充斥于全城,人们悲观情绪恶化到此,恐怕不需要李来亨发动攻势,叛军就快要不战自溃了。

许多叛兵从关中各地逃回长安的时候,争相逃窜,光是掉河淹死、摔入谷底的都有几百上千人之多。

高汝利估计李来亨现在还没有强攻长安,大约不是因为他误判了城内守军的力量,而是在调派兵力准备支援陕北?

毕竟如果陕北清军不南下的话,长安当然已经是大顺军的囊中之物。唯一问题就在于清军能否攻破榆林、宁夏、延安三城,如果陕北不守,李来亨即使收复长安,陕南一带无险可守,大顺军结果也是没办法仅仅依靠陕南维持住西北的。

陕北在,长安才能在,陕北失,长安即便一时间从叛军手中收复,之后也很难逃过清军攻势。

“晋王用兵如神,必考虑到这一点。看来长安尚有数日之生?大清和大顺,咱们是一个都惹不起了。王兄弟,我只希望睿王赶快南下,那样我们说不定还能够封侯封伯,现在再重新归诚大顺,侯伯之位我看是没有可能奢求到的。”

王良智讷讷道:“这……也不知道吉珪还会做什么吗?他要是添乱子又怎么办?”

高汝利这时候却笑道:

“你看他到处拆房取木的,大概还想着坚守长安吧。真是愚不可及,长安能守多久,无非是看李来亨几时开始进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