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在镜中, 喊杀之声传遍平行时空——

【连年的天灾、沉重的赋征、官吏士绅的极尽盘剥、朝廷非但没有救济反而敲鼓吸髓……一切的一切都促使被压迫至绝境的陕西百姓站起来反抗。天启七年(1627)二月十五日, 澄城县点燃了第一把反抗之火。当征粮的知县张斗耀被愤怒的百姓冲进公堂乱刀砍死,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爆发了!】

【此时的明熹宗朱由校又在做什么?】

【——他已是病体沉疴,不久于世。】

一豆灯火在昏暗的水境中燃烧起来,由模糊变得清晰的画面里,脸色蜡黄蜡黄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躺在病榻之上,奄奄一息。

一位身着藩王蟒袍的少年站在榻前,忧心忡忡地望着他,年轻的脸上满布愁容。

天启皇帝朱由校费力地伸出手,用最后的力气握紧少年的手,他艰难地动了动唇。

“……吾弟当为尧舜!”

【内忧外患之际,天启皇帝竟撒手人寰,将大明江山交托于十六岁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之手,寄希望于弟弟能够力挽天倾。】

【少年天子朱由检走马上任,改元崇祯。他牢记兄长的临终遗言,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上位之初,先诛魏忠贤,铲除阉党,又召回天启年间被阉党诬蔑贬黩的忠臣贤良,如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顿时朝野咸诵,天下誉之!】

“天启皇帝这就没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众人大为震惊。

明太祖朱元璋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团。

“外有强敌内有流寇,大明该何去何从?”

眼看明熹宗朱由校居然将希望寄托到十六岁的弟弟身上,众人不由大呼离谱。

——十六岁的少年天子懂得什么?倘若接手的是太平盛世也就罢了,偏偏落于他手的却是弊病丛生、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

——当此之时,恐怕唯有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几位英主才有力挽狂澜的可能。至于朱由检?运气好一点,能力强一点,对大明江山修修补补,或许能拖到他去世,再传给下一任,也不至于当上亡国之君。

就在这时,他们看见朱由检上位后的一系列操作,虽然其中并非毫无问题,但“除奸佞用忠良”的思路至少是没问题的。无论如何,这表明他还想有所作为,而不是像某些昏君一般沉迷酒色、摆烂度日。

“嗯?这崇祯皇帝倒有几分明君之象?”

众人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期待。

……既然天子态度积极,企图励精图治,哪怕改变不了大明灭亡的最终结局,总还能为大明延续个几十年的寿命吧?

……这世界上总不可能有皇帝越是励精图治王朝越是加速灭亡的荒唐之事吧?

一闪而过的荒谬念头很快就被众人抛之脑后,他们期待着这位少年天子的作为。

像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诸多帝王,俨然已将成明末当成一个高难度挑战副本,一个个开始代入其中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