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担心,“总不至于特别低吧?”

“四出一。”

陶永安当即一声国骂,“这么低?”

“是啊,关键是咱们也搞不到棉花,咱们国家的纺织产品一向是创外汇的主要来源,所以棉花都是卖给棉站,然后送到棉厂。”

不止是转化率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压根搞不到。

“瞧你这话说的,好像石油和煤咱们很容易搞到似的。”

阮文苦笑,“这倒不用担心,今年会有改……”

78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一年,从小岗村席卷全国。

小岗村,包产到户。

农民,农田。

阮文忽的想起来,“咱们学校是不是有农学系?”

“废话,咱们吃的菜说不定都有那帮人的手笔呢,你问这个干什么?”

阮文狠狠地拍了下自己的脑门,“我真傻,陶永安你怎么不提醒我?”

这下轮到陶永安不解了,“我提醒你什么?”他就没跟上阮文的思路。

“你说的没错,咱们想要搞来石油也不容易,化学纤维固然体现技术含量,但是在得不到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天然纤维来取代?”

字面上的意思陶永安都懂,可他又不是很明白阮文话,“对啊,所以用棉花嘛。”

“笨!”阮文瞪了他一眼,“谁说天然纤维只有棉花?咱们用的纸。”她抓起了一旁的一个小本子,“不也是纤维产品吗?”

“可是这能用吗?”

阮文气得直瞪他,“工艺不同,产成品不同,汽油和化肥都来源于石油,知道吗?”

陶永安再蠢钝,这下也反应过来了,“你是说再寻找新工艺?”

“嗯。”阮文觉得自己真的傻,亏得她还跟着阮姑姑去田里干过活,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成本,压缩成本。

怎么压缩,自然是从原材料处。

石油现在弄不来,棉花目前成本高。

那阮文能做的就是寻找另一个替代物。

而广大的农村,天然纤维可以说是多不胜数。

比如小麦、玉米秸秆,这些大部分都被烧掉的秸秆,是最佳的替代物。

阮文不是农学系的学生,生物考试分高,但不代表着她对这些有研究。

所以现在得需要找农学系的人帮忙。

她当初带的那些备考生倒是有报考农学系的,第一批有张爱华和曹心巧两个报考了农学院,好像还都被省外的那个院校录取了。

第二批阮文带了差不多四百人,不过她也没注意到底有多少考上的,联系相对少了些。

张爱华和曹心巧毕竟才读了半年的大学,并不一定能解决阮文的问题。

何况远水救不了近火。

阮文想还得从自家学校着手。

奈何本校她没有认识的人。

“我倒是认识两个,打篮球认识的,不过人现在放假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