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将近两千人后依旧剩下六千人, 此外协防军也还有一万多人, 同时如果英法联军停下大规模进攻的话。第三军就有时间来招募新兵然后训练并参与作战。

当初统帅部方面就是考虑到了第三军南下作战后,万一和英法联军交战而损失过大该怎么补充的问题。由于路途遥远显然不可能从浙江或者苏南等地招募士兵再大老远的送过来,所以负责募兵事宜以及军械事宜的军训部、军械部以及军需部等部队都是提前派遣了官员抵达福建以及广东东部地区。

好就近招募士兵训练。征集军需物资等。

进军广州之前,军训部的官员就已经开始在福建地区,广东潮汕府等地方开始征兵,只要英法联军给予他们三四个月以上的时间,那么他们就完全能够把新招募并完成新兵训练的士兵补充到在广州作战的第十步兵师。

枪械问题倒是麻烦一些,不过好在现在中华军是主场防守作战,战斗过后己方丢失的军械往往都能够得到回收,而之前一战中英法联军在阵前损失将近千人,这些英法联军的武器自然也是被随后打扫战场的中华军收了过去。

当然了靠缴获是不靠谱的,为了补充后续军械的消耗,而苏南的林德机器厂所生产的武器弹药已经不可能送到广东来的情况下,军械部派遣到第三军随军作战的官员是准备就地取材,直接在广东这边成立一些简单的武器制造手工作坊。

广州这边的铁匠,手工作坊之类的虽然很难批量生产米尼步枪,但是小批量制造一些燧发枪还是问题不大的,真到了手中无枪可用的时候,有燧发枪总比拿着火绳枪或者干脆是刀剑等冷兵器来的好。

后续城外的英法联军并没有曲攀云等人担心的那样继续发起强攻,而是暂停了对内城的大规模攻势,除了继续在外城展开小规模的战斗外,大规模的战斗却是停了下来。

曲攀云并不知道,额尔金伯爵已经是开始写信到香港以及印度,要求南亚地区的援军尽量抵达香港。

额尔金伯爵继续调兵遣将,而此时英法联军和中华军在广州爆发大战的消息也终于是传到了上海!

碍于这年头的落后交通,额尔金伯爵进攻广州的消息还得用信件的方式,通过搭载前往上海的船只才传递到了上海的包令等人手中。

对于额尔金伯爵擅自发动对广州的进攻,包令等人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额尔金伯爵已经是获得了英国国会的授权,而法国的全权代表也是获得了法国的相应战争授权,只要他们时机恰当,那么他们就有权力直接发动战争,而不用去管包令这些外交人员的想法。

而严格上来说,自从额尔金伯爵出兵的那一刻起,额尔金伯爵就已经自动接管了英国所有对华事务的权力,不管是外交还是战争又或者是和谈。

广州那边爆发大战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外务部协办大臣宋关前就是向英国驻华公使包令等人提出了最严厉的抗议。

当然了,包令等人也是提出了所谓的抗议,说什么中华军擅自迫害广州的外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