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王深深一拜:“定不负君上所托。”

秦王也站起身, 扶起楼缓, 笑得十分温柔。

白起将视线移开。

自从知道秦王有杀他之意后,他现在看到秦王这样的笑容就害怕。

……

邯郸的谗言逐渐被澄清。民众逐渐相信朱襄绝不可能是秦国质子异人。

朱襄被遗弃时投奔蔺公时,许多人都见过。之后朱襄居住在蔺公封地,周围邻里更是每日都能见到他,有无数人证明朱襄就是赵人。

认识朱襄的农人们为了澄清谣言,都要举着锄头和人打架了。

“仔细想想,朱襄公确实不可能是秦国公子。朱襄公成名时,秦国公子还没离开赵国呢。”

“谁传的谣言?他们是想杀了朱襄公吗?”

“肯定是想杀了朱襄公啊。听闻朱襄公去长平时,就有人嫉妒他,传他是秦国奸细的谣言。”

“比这个更早!朱襄公教我们种土豆时,赵王说朱襄公是奸细,把朱襄公的官免了!”

“唉,王为何……”

“王就喜欢赵括那样的人。”

“听闻赵括亲母不肯为赵括设灵堂,说赵括该死,无论哪个赵人杀了她,都是赵国的忠臣。不明白那样的父母,怎么会生出赵括这样的人?”

“是啊,马服君有这样的儿子,真是家门不幸。”

“赵王亲赵括而远朱襄公,这不是明君所为!”……

邯郸城里的人窃窃私语。

西周时,住在城内的平民称“国人”,有当兵的义务,要交税,能读书,能当官,还能议论朝野。

现在“国人”和“野人”都成了庶民,住在城里的原本的国人后裔地位仍旧比农人高。他们有文化,以居住地和祖辈地为自己取氏,也敢议论朝政。

赵王年轻,从未见过国人骂国君的情况,一时又羞又恼又害怕。

他想起了周厉王的往事,心里更加羞恼。

赵王叹气,召集近臣道:“如今邯郸因朱襄生乱,可朱襄刚立下大功,寡人无法杀了朱襄,众卿,寡人该如何是好?”

赵王召集来的心腹和宗室纷纷沉默。

平原君赵胜欲言又止。听这话,难道君上居然对朱襄有杀意?!

赵胜想斥责赵王,被平阳君赵豹拉住衣袖。

赵胜看了一眼弟弟不赞同的眼神。因他主张接收上党,引发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声望已经跌落不少。现在赵豹用眼神提醒他,他冷静下来,咬牙低着头不为朱襄辩解。

赵豹上前道:“君上只要重赏朱襄,一切迎刃而解。”

赵王叹气:“朱襄杀赵括,赵括虽战败,但坚持不降,也是赵国重臣。朱襄此举,让许多卿大夫深恶之,寡人也不好重赏朱襄啊。”

虞信上前,支持赵王道:“马服君为赵国立下那么多的功劳,朱襄杀了他的儿子,寡人重赏朱襄,岂不是寒了马服君的心?”

赵胜不敢置信地看着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