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薛良凯,欢迎来到我的故事沟通课。

这节课,我们要和大家谈谈的是,沟通中常见的一种状况,就是注意力管理。

有个线下的学员佳佳,找我帮她解答一个困惑,她说自己原来是做行政的,后来想突破自己,就转去做销售,做的很努力,她把每一款产品的特点,优势记得特别清楚,她想着,这样推销的时候,就会显得更专业,客人会更信任她。

做了半年多,开单的数量并不多,很多客人听着她的介绍,「嗯」了几声就走掉了,客气一点的会说:「谢谢你,我再看看。」最后,也没有再回来过。

相比,一个刚来一个月的同事小颜,客人就很喜欢她的介绍,一个月开单的量比她三个月的还多。佳佳她觉得很郁闷,也观察了,发现新同事小颜对很多产品的了解并不比她多,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和客人聊一些和产品不相关的话,比如夸客人的衣服穿得好看,皮肤很好啊、甚至包包很好看,和她很搭之类的,客人往往都听得很认真,而且最后都会买单,所以佳佳就觉得很困惑。

为什么佳佳那么用心的介绍,客户却听不进去,而小颜的闲聊,他们却更有兴致呢?

这其中的差别,其实就在于,表达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注意力管理」。

所谓的「注意力管理」,是我们说服别人的一个起点。

而今天,我会从故事思维的角度,来告诉大家,管理他人注意力的三种方式。

这三种注意力管理方式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它们是怎么套路你的?你又该怎么把这些套路拿过来说服别人?咱们一个一个说。

方法论+原理:

第一种方式:制造悬念

首先是第一种方式:制造悬念,引发好奇心。

在很多场合,如果你发现,听众对你的话题不太感兴趣,你有一个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者创造他们的兴趣,这个方法叫做:「先挖坑,后填满」。

意思就是与其开门见山,不如制造悬念。让听众先对问题产生好奇,他们开会迫不及待的听你讲下去。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场关于健康的宣讲,你要告诉一些小朋友说多吃蔬菜。如果你一开口就说「我今天要跟各位小朋友介绍下,蔬菜对人体的重要性!」。

这种的方式,听起来就不吸引人,下面的人听着特别容易走神。

所以,咱们不妨换个方式,先问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比方说:「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电视或者电影的时候,里面的海盗,每个人都是一口烂牙呢?」这里就是挖坑。

当你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听众的注意力会跟着你接下来的话一起启动起来。

你呢,就用语言,接着说:「是因为海盗太穷了吗?也不是吧,海盗抢劫的都是贵重物品,大金链子什么的,都很有钱的。」

「那是因为,他们身体不好吗,也不是吧,你看他们都敢出去抢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