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在随后回收战斗机的时候,五架耗尽了燃油、发动机停车的J-15B被勒令在航母附近迫降,或者在附近弃机。打捞飞行员的工作由护航战舰上的直升机负责,用声纳锁定了坠海的战斗机后,护卫舰还投下了深水炸弹,炸毁了战斗机的残骸,避免战斗机上的敏感设备落入他手。

还好,J-25返航时,J-15B已经全部着舰。

因为空战打得并不激烈,只有四架J-25的燃油告急,另外十六架还能盘旋,所以二十架J-25都顺利着舰。

最后,才轮到航程最远的ZY-1。

在正常情况下,ZY-1能在离航母四百五十公里处巡逻六个小时,而且着舰时至少还能保留半个小时的余油,所以在执行完总耗时四个小时的战斗任务时,ZY-1上的剩余燃油还能飞行一个小时以上。

随着ZY-1降落,牧浩洋才松了口气。

只损失了五架J-11B,而且是非战斗损失,跟取得的战果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轮打击中,没有一名飞行员阵亡。

只是,航母上的航空勤务人员根本轻松不了。

接收完返航战机后,勤务人员开始为J-15B进行基本维护,然后得为其中的三十六架安装伙伴式加油吊舱与四具大型副油箱,还得重新加注燃油。因为在训练中,很少使用伙伴式加油吊舱,所以后勤保障的速度快不起来。

为了给飞行员减压,杨禹方特别提醒两位航空作战参谋,让他们不要去打扰飞行员。

按照他的吩咐,完成第二轮打击行动之后,再让飞行员汇报作战情况。

七点三十五分,执行加油支援任务的J-15B被送上了飞行甲板。

虽然执行的是支援任务,但是这些J-15B用发动机舱下方的挂架、以及机翼外侧与翼尖挂架携带了四枚PL-12E与两枚PL-11C。

这是杨禹方做出的特别安排,因为加油空域在安达曼群岛东面大概四百公里处。

如果空战打得很激烈,第二轮攻击中的三十二架战斗机不见得能够击退所有敌机,必要的时候需要让负责支援的J-15B参加空战。

当然,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这意味着,第二轮攻击的三十二架战斗机很有可能无法返回舰队。

七点四十分,在准备妥当后,第一架J-15B弹射升空。

到此,这已经是中国舰队在这场战斗中,出动的第一百一十七架次战斗机。如果算上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的八架J-25与一架ZY-1,则是第一百二十六架次。在不到六个小时里,出动一百二十六架次,绝对是现代航母的新标杆,因为即便是美国的“福特”级,设计的最大出动指标也只有每天二百四十架次。

此时,执行第二轮攻击任务的机群已经在印度洋上飞行了数百公里。

再过三十分钟,打头阵的十二架J-15B就将到达布莱尔港上空,向印度空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