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有三千万到五千万俄罗斯人是在占领期间死亡的,而且主要是青壮年男性。

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要知道,中国从不缺乏粮食,有足够的能力供养占领区内的几千万俄国人,因此饥荒绝对不是导致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至于寒冷,更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俄罗斯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了数百年。

毫无疑问,导致俄罗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就是非自然因素。

当时,占领军推行的最极端的政策,就是“集中安置营”。具体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村民集中到大城市附近,参与集体劳动,并且由劳动量决定生活物资分配水平,只有参加劳动才能获得必需的生活物资。

魏成龙批准这项军事政策,主要是想控制住占领区的居民,让他们无法支持游击队。

可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偏差。比如,在决定劳动量的时候,大部分集中安置营设置了非常高的标准,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也就不可能领到必需的生活物资。

根据一些无法证实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之前,集中安置营里婴儿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营养不良。到了二零五六年之后,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善,因为孕妇与婴儿都得到了特别照顾,比如被送往专门设置的集中安置营里,不需要为了换取生活物资而拼命劳动。

可以说,这些极端政策,也是被逼出来的。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发生在新西伯利亚集中安置营,当时负责该安置营的是一名非常有同情心的上校军官,他定下的劳动标准非常低,成年人都能完成,未成年人也能办到,因此该安置营里的俄罗斯人基本上是衣食无忧,每天只需要工作十个小时,空闲时间还能参加驻军举行的文体活动。结果在二零五四年底,游击队袭击了该集中安置营,打死打伤数百名中**人,劫掠了大量物资,而安置营里的居民中,有两千多人逃走,加入了游击队,并且为游击队提供了大量军事信息。事后,新上任的安置营负责人发现,早在此之前,安置营里的俄罗斯人就在秘密帮助游击队,比如把多余的食物运出去,为游击队提供附近巡逻部队的活动情况等等。由此,新负责人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些吃饱了没事做的俄罗斯人就是驻军的最大威胁。结果就是,新西伯利亚集中安置营很快就成为了占领区内,劳动标准最为苛刻的安置营之一。后来,这座集中安置营里,至少有三万多名俄罗斯人死于营养不良,而且多数是妇女、少年、老人等弱者。

除了营养不良,导致俄罗斯人口锐减的还有在战时流行的种种疾病。

比如,在二零五四年的冬天,一种变异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大爆发,就夺走了一千五百万俄罗斯人的性命。到了二零五五年夏天,一种奇怪的疾病爆发,患病者的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只是所有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都不管用,最终大部分患病者都因为肺部严重积水死亡。

问题是,这些疾病只在俄罗斯流行,没有在中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