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的运输机就多达十万架(yimixs)•(cc), 其中有近两万架是大型电动运输机♗[(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另外的则是使用更加灵活的电动战术运输机。

这些过剩军事物资,成为了美国进行战后重建的主要工程设备。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援助,为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也是第二大发达国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在大战结束后的十年内,实现了航空化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中国在二零六零年左右,基本上实现了航空化,即航空运输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远程运输手段,并且逐步取代了铁路与水运,最终成为唯一的远程运输手段。即便在短途运输上,航空也占有最重要的席位。到二十一世纪末,中国已经全面实现航空化,连居民出行用的代步工具都是飞行汽车。

紧接着中国实现航空化的就是美国。

到二零六七年,也就是战后重建工作基本上完成的时候,航空运输在美国的远程运输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而铁路与水运降到了百分之三十以内,最终在二零七二年完全被航空运输取代。到二十一世纪末,美国基本上同时与中国实现全面航空化,即飞行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出要代步工具。

航空化,是新时代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志。

要知道,在当时最重要的几个发达国家中,除了中国与美国,像欧洲联邦、俄罗斯与澳大利亚,要到二十二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航空化,而欧洲联邦到二十二世纪末,仍然没有完全实现航空化。

如果以航空化为标准,那么欧洲联邦在二十二世纪初就不是发达国家了。

那么,航空化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说得简单一些,航空化的直接作用是提高了物流效率,而在物质富裕已经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二十一世纪后半叶,物流效率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传统的物流手段显然无法适应全新的生产模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航空运输全面普及之后,跨太平洋的大宗商品运输由二十一世纪处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了半天,即上午在美国出产的产品在傍晚就能到达中国,并且在当天晚上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上。这样一来,中国与美国就拥有了全面联合的基础,两个国家联合发展不再受距离限制。

当然,航空化不仅仅指的是货物运输,也包括人员交流。

到二十一世纪末,跨洋载客飞行器全面进入了轨道时代,从上海到纽约,全程飞行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左右。

这种交往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当然,生产力提高的本质,还是对能源利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到二十一世纪八零年代,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了第二代聚变核电站,美国则在二十年后达到了同样的程度。

可以说,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代聚变核技术,才是真正的可控聚变核技术,因为第二代聚变核技术才基本上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