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最终都演变成了独立的小社会,而且具有非常完善的社会基础。

总砀言之,如果只在人类文明内部进行“传送”,科学与经济价值并不是很大。

当槟,在政治上,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科学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一种办法上,即让人类摆脱空间的限制。

准确的说,是摆脱三维空间的限制。

原因很简单,人类本身就是三维结构,而宇宙也是三维结构。虽然在理论上,宇宙中肯定存在二维、一维与零维空间(严格说来,零维算不上空间),但是在数百年里,人类还没有发现四维空间。

如此一来,科学家相信,在四维空间里没有速度限制。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四维空间也存在最大空间膨胀速度,因此也有限制,只不过远远超过了光速。

更重要的是,量子理论已经证明了,确实有更高维度的空间存在。

可惜的是,只限于微观世界。

这下,科学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向微观世界努力,即争取让人类文明进化到可以在微观世界里存在。另外一部分则向宏观世界努力,即争取在宏观世界中创造出一个量子理论所提到的高维空间。

问题是,这两个前进方向都充满了挑战,甚至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比如说,在微观世界上,虽然人类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把微观粒子在宏观世界里向低维度展开,并且通过调整微观粒子里的基本粒子结构,使其智能化,然后用来储存信息,理论上可以把一个人的信息完全储存在一颗智能化的微观粒子里面,但是在复原之后,微观粒子依然要受到光速限制,即在宇宙中的飞行速度无法超过光速,因此就算能够到达遥远的星系,同样得花费很多的时间。

从根本上看,这与“传送”技术没有区别。

又比如,在宏观世界里创造多维空间,首先就需要新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而基础理论又是最难以突破的科学壁垒。事实上,当时科学家甚至无法想像四维空间是个什么样子,只能猜测四维空间是无数个三维空间的集合,因此在四维空间里,可以很容易的从三维空间的一点到达另外一点,不受速度与时间的限制。可最关键的是,科学家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构筑四维空间。

显然,这些科学壁垒,已经使人类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幸的是,在绝望之中,总会有希望,哪怕是极为渺茫的希望。

当时,最大的希望是一个早就被人类科学家证实,却无法实现的技术,即“空间跳跃”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不是跳跃,而是设法折叠三维空间,让两个相距十分遥远的点重合,从而能够跨越距离,不受时间限制,从一个点到达另外一个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项非常振奋人心的技术。

要知道,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理论上的突破,人类已经掌握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就足够了。

可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让人沮丧的技术。

原因很简单,作为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三维生物,就像一个人不能在不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把自己举起来一样,几乎不可能实现这项技术。纟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