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 只有尽快飞出第一次宇宙战争时的破坏区域, 才有可能找到更加适合人类殖民的星系,也才有希望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由此,人类进入了“宇宙大发现时代”。

与之前的“宇宙大航海时代”相比,“宇宙大发现时代”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特征,总体上,人类变得更加理智,也更加文明。

显然,这肯定是第一次宇宙战争产生的影响。

比如,在探险的时候,人类改进了探险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探险飞船出发前,向目标星系发射一颗智能微观粒子,首先搞清楚目标星系的情况,以便探险飞船在必要的时候离开危险星系,或者直接摧毁危险星系,不给该星系内的文明发现人类文明、以及攻击人类文明的机会。当然,这个提前量,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五年、有的十年,具体根据所要探测的星系的情况决定。原则上,目标星系越大,提前量就越大。主要就是,在规模越大的星系内诞生的文明越强大。

当然,探险飞船也变得更小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除了资源有限,再也无法大肆挥霍般的建造那些动辄一千万吨、甚至上亿吨的超级探险飞船,各个殖民地的居民数量偏少,难以招募到足够多的探险者,以及需要探索的区域更加广阔,都是导致探险飞船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原因。当时,一般的探险飞船只有一百多名船员,大一点的也就一千人左右,更小的则只有数十人,一些被冒险家所钟爱的探险飞船甚至只有十几名船员。

船员减少,也有好处,那就是在取得重大发现后,每一个船员的获益更多。

当然,这不是人类变得更弱小了,而是人类在变得更理智与更聪明之后,所出现的一种自然的变化。

要知道,第一次宇宙战争已经告诉人类文明,在宇宙级别的战争中,人数多寡实际上根本不重要。很多时候,一艘只有一百个人的探险飞船,依然能够摧毁一个星系,其效率不比那些船员多达数万的探险飞船低。

当槟,人类文明也借此机会,发展出了一套全新的宇宙战争理论:前沿战争。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由探险飞船承担摧毁外星文明的任务,绝对不给外星文明任何进行反击的机会。

根据这套战争理论,人类文明也对探险活动进行了规划。

可以说,这是宇宙探险活动上最大的变化。

按照宇宙人类政府出台的法规,宇宙探险活动,必须按照区域进行,即每一次出动足够多的探险飞船,搜索一整片区域,并且按照目标星系的距离,依次出动探险飞船,确保所有探险飞船在同一时间到达目标星系,并且同时完成探险工作。如此一来,如果在探测区域内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那就能在几乎同一时间内,彻底摧毁外星文明,确保人类文明不会遭到反击。

要知道,在第一次宇宙战争中,正是人类文明的反击毁灭了“星敌”文明。

结果,探险活动,成为了一种半军事化的活动,所有的探险家,都得跟宇宙人类政府签署一份军事合同。

也就是说,探险家同时也是准军事人员。

当然,变化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