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追击立功,名扬天下的大好机会,将军切勿错失良机。”

张绣看了贾诩又看了看刘磐,顿时左右为难。刘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他这个人自己暂时惹不起,可贾诩又是每言必重,不能不听。

说实在他心里也想追击孙灿,只要打败孙灿,他就有了名声,有名声自然会有势力,随即投奔天下最大的诸侯,列土封王。

这就是他的梦想,不过他知道以他现在的名望,当一个诸侯都不能自给自足。列土封王更是想都别想的事情,除非他有出色的战绩,让人信服。而眼前正好有一个可以让他名望大增的机会。

战,还是不战,在他脑中徘徊。

贾诩作为一个谋士,他是相当尽责的,虽然他不是真心投奔张绣,知道他不是位名主,但是只要他在张绣麾下一日,他就会很有原则的为自己的主家,尽心尽力,出好每一个计策,即便对方是自己认定的明主,他也不会有任何的留情。

他知道张绣有些意动了,立刻劝道:“将军试想一下,孙灿何等人也,为何平白无故的撤退,难不成向来多智的他,在这件事情上糊涂了?”

张绣认为有理,微微点了点头。

刘磐急道:“文和先生,有所不知,吕布已经和我军结盟,互不侵犯。并约定攻打淮南一地,前几日,孙灿急于攻城,想必正是因为得到吕布侵犯的消息,才急着和我军一战。而此刻,显然已经到达了孙灿的极限,时间紧迫,他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打算无声无息的撤离。

如此良机,不好好把握,实在太可惜了。”

张绣又点了点头,刘磐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贾诩分析道:“退兵,有真退假退,不管哪一种退,善于用兵者,都会防御追兵而采取万全措施,故有的能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却往往在追击时因轻敌致被打败。

因此。孙子有“归师勿遏”之说,诩深知孙灿用兵之能,况且他这次退兵非败而退,而是破刘表援军,大胜而退,所以不能以等闲目光视之。

如果对方假退,我军追之,必上当无疑;如真退,对方也必然有所防备,故会遣劲将殿后,孙灿才华在你二人之上,若去定为其所败。”

刘磐冷嘲道:“文和先生处处为孙灿说好,是何用意?我看你早已就孙灿事先收买了,意图买主求荣。”

贾诩从来不计较,世上对他的看法,对于刘磐的冷嘲毛病不在意,只是说道:“将军追之必败,请三思而后行。”

最后,张绣依旧没有把握好内心的,在刘磐的劝说下,出令追击孙灿军队。不过,他也采纳了贾诩最后的请求,只带一万骑兵追击。

各卫总兵官,副将,参将相继到齐。张绣高声大呼:“孙灿军已经败逃,此正是我军破敌之最佳时机。此战若胜,诸位人人都有大赏。”

简单的誓师已毕,当即率将士,跨上战马。如同闪电一般,直追孙灿而去。

却说,孙灿领军火速赶往淮南,忽然后方飞来一匹战马,弄得大道上烟尘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