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把佛神话了

其实,佛是人修成的,人人都可以成佛,只是你得修,不修成不了。

就像,你虽然是一块美玉,但玉不琢,是不成器的。

佛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从凡夫修成佛的!

误区二按照佛的标准,要求出家人和学佛的人,刚开始学,就想开悟

没人能刚学佛,就做到佛的境界。

如果,这个人学的好,你就学学他的好。

如果,他学的不好,也不要因为他,对学佛失去信心。

修行,是修正自己,不是修正别人。

他做的不好,是为了告诉你,学佛,别学成他那样儿。

但也有人,因为佛经太多,学佛很难,就轻易的放弃了。

佛经从东汉到宋代,经过200多位译经师,10个世纪的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是1690余部、6420余卷。

这么多内容,不可能一下学完,学了,也不会那么容易开悟。

我们从小学读到博士,还需要20多年的时间,何况学佛!

只是,开悟并不是成佛了。

因为,理可顿悟,但事须渐修。

但,大家不要因为觉得难,就这样放弃了,要知道,任何好的东西,都是很难得到的!

毕竟,悟是分境界的!

例如,你之前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在相信了,从此能断恶修善,这也是一种悟。

只是要做到释迦牟尼佛那种彻悟生命真相的境界,还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刻苦修行。

误区三认为学佛是迷信,用功利心,去烧香,拜佛

其实,佛学是很科学的。

佛讲,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都是你自作自受。

人的命运呢,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你想改变你受的果,需要修正你作的因。

所以,佛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还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我供养佛多,佛就保佑我多,我供养的少,佛就保佑的少,我不供养,佛就不管我。

其实,佛不会因为你供养的多,就保佑你多,也不会因为你不供养,就不管你。

佛讲布施,是为了破我们的贪心。

因为,没有舍就不会有得,人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来自于贪婪。

那么,作为一个佛学小白,我们应该如何学佛呢?

第一、先学释迦牟尼传

因为你想学佛,先要搞明白,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了解佛教的基本常识及仪轨

例如,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拜佛,如何拜?

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

佛教为什么分大乘小乘?

汉传佛教的宗派及演变的历史过程,等等

第三、先学基础经典,再学大经大论。

就像我们练太极拳,你得先站桩,站稳了,才能打拳。

譬如说,你想学《金刚经》,最好先学学《大乘百法明门论》。

因为《金刚经》中,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

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那么,什么是有为法,什么是无为法?

你需要学学《大乘百法明门论》后,才能明白。

不过大家不要担心,我会带着大家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把汉传佛教,必学的一些经典,学完。

包括:《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大乘百法明门论》、《楞严经》等。

我会做到,每句经文,都用白话的形式来解读。

至于您最终选择依据那部经典来修行?

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您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下面,说说,我们佛学系列课程的特点

我从2009年开始正式学佛,2014年开始校对和制作佛学视频。

历时五年,改了五版,平均每天校对3个小时,制作完成了十五部佛经讲解视频。

初步计算耗时5475个小时,328500分钟。

做了这么久,我想明白一个问题。

其实,经还是那个经,理还是那个理,只是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表达形式。

很多人,觉得佛经难懂,正常。

因为,佛经翻译的年代,历史久远,佛学明相名词,又非常之多。

就像,我们给古人讲手机、电脑、化学元素,他们也听不懂。

这个专题,之所以叫《我的学佛笔记》。

是因为,经是佛说的,阿难尊者复讲,历代祖师做的注解。

我是学后,整理出一份比较容易懂的白话版。

这也是我的学佛心得,在此和大家分享分享。

愿,我的付出,能对您有所帮助!

【注释】:

天台宗的创始人是智者大师,人称东方小释迦,天台宗解经的方式叫五重玄义。

贤首宗也叫华严宗,因为实际创始人是贤首大师,所以叫贤首宗,贤首宗解经的方式叫十门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