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讨论过什么是「化约思维」,以及复杂思维是反对化约思维的。但这只最初步的理解,要想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复杂」,我们先来从网络社会的特征讲起。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工业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04、2005年达到了最高峰53%,之后开始下降,到2018年已经下降到了41%。全世界都经过工业化高峰到下降这个阶段,最早的是英国在三十、四十年代,日本在七十年代,其他的东亚地区,台湾、香港、韩国都是在九十年代,达到了工业产值比重的最高峰。

那么,工业化社会之后,接下来的社会是什么?有人叫它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社会、第三次工业浪潮或者称之为「工业4.0」。更多的一个叫法,也是我们未来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叫信息社会。还有一些人,提出了「网络社会」这个词,代表性人物是曼纽尔·卡斯特,他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或者信息时代的马克思,因为马克思有效的预言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卡斯特有效的预言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很喜欢他的说法,所以也将工作化社会之后的社会称作网络社会。

作为成长于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的我们,一出生就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你肯定早已习惯了将网络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认知里,网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每天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是,身处其中往往会被理所当然的视角所蒙蔽,而忽视了去探究变化的本质逻辑。我一直很推荐曼纽尔·卡斯特写于世纪之交前夕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和《千禧年的终结》。我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教书,就用它们当我的教课本。这三本书是讲未来的信息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帮我们认识这场与工业革命具有同样重大历史意义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在此革命下所浮现的新社会结构,用文化认同、全球网络化的多元视角看待网络社会,迎着社会变革的洪流,因此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成就未来的我们」。

卡斯特将20世纪末期正在浮现的新社会结构定义为网络社会,在这个新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化逻辑是这个社会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的关键特色。信息技术范式为网络化逻辑扩散至整个社会结构提供物质基础,知识和信息是网络社会生产力的原料,并且在网络逐渐占据支配性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有趣的是,经过了那个时代,我们会发现他的许多预言都准确的验证了。我举几个例子,90年代后期,互联网刚刚兴起,电子商务大行其道,有很多人都预言:大家将实现远距离办公,所以人们会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居住生活,比如伦敦的一个老板买一个小岛(维京航空的老板),平常就在小岛上指挥他整个公司。大都市会因此解体。那时,卡斯特的这三本书当时刚刚出版,他却说:城市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成为巨型城市。

他的逻辑是:固然透过信息网络,信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