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机动车是否还会和今日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我们又如何设计新的道路交通?在问题的背后,是一个简单的命题:未来的城市空间中,我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会随着技术的爆炸式进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的空间又如何随之适应改变呢?这就是今天这一讲和大家沟通的内容:面向未来的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yimixs)•(cc)

然而,尽管是面对未来,我也并不打算进行乌托邦式的畅想。相反,让我从当前真实的转变和技术发展开始说起,每一点面向未来的空间改变,都应对于真实存在的技术革新或者方式转变。我将从三个部分一一进行分析,分别是新的交通方式、新的基础设施和新的生活模式。

▋想看豆瓣时间的《城市进化趣史:探究你脚下的城市》吗?请记住[一米.小说]的域名[(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首先,新的交通方式。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间,关于交通的变革一直在持续进行。比如,我们建造了大量的新的道路,但是发现很快又重新挤满了车辆和行人,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别的方式降低交通拥堵,比如设置智能信号灯、多种交通方式分流、对交通拥堵收费、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上挤满了小汽车的现状。那么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有学者做了一个有趣的计算,别看一辆小汽车占地面积不大,可是由于开在路上,需要考虑前后预留充足的缓冲空间,这样算下来,加上停车空间,在城市中,至少一辆车要有210平米的占地面积,可在高峰期,明明通常一辆车只载一个人。如果把所有车都变成了人,那么拥堵的街道将一下显得空空荡荡。基于此,许多交通技术的变革应运而生。最典型的,是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和共享车辆方式,降低车辆所需的平均街道空间。比如,新型迷你车,小型无轨列车,无人驾驶自动躲避车辆等等。有研究预测,可能就在5到10年,今天的汽车机动车将全面过渡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

那么,在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道路将变成什么样?国际知名的丹麦建筑事务所BIG为奥迪公司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对,就是那个把丹麦的小美人鱼雕像成功搬到了上海世博会丹麦馆里的公司。他们畅想了这样一个场所,所有的道路上的传感器都能够清晰识别当前路面上走着的是人还是车,并把这个感应传给无人驾驶的车辆,因此,车辆能够自动识别避开行人,并选择最佳路径。如果这成功实现,那么街道完全不需要再划分明确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了,城市的公共广场上,车群人群将如同海洋里的鱼群那样,按照一定秩序前后紧贴着高效运转,而一旦遇到一些变动,也能随时灵活的改变方向,继续前进,不会显示出丝毫阻滞。而另一层面,因为车辆之间感应器的缘故,不再需要前后预留长长的缓冲距离,因此车辆密度更高了,也节省和释放出了更多的原本道路面积,反过来成为城市的公共客厅和广场。由此,街道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空间。

上述这个美好愿景实际上揭示了推行无人驾驶的核心理念,那就是把街道优先权归还给行人。为此,需要推广四大策略:一、基于大数据,保障行人和车流安全第一;二、缩窄车道并且重新分配路权;三、整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