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之圜丘奏之。”

李二陛下之言,意在争取冬至之前便扫平高句丽,得胜还朝,祭祀天地,向华夏之始祖昭告大唐武勋之盛!

一席话语,激得在座各位热血沸腾。

本已是功成名就、安若磐石,可是谁又能不为这等旷古未有之功绩心生向往呢?只要想想待到攻陷高句丽之后将其纳入大唐之版图,然后携此功勋前往圜丘祭祀上苍、昭告天下,怕是比之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亦是不遑多让!

放眼当朝,也唯有李靖、李绩、房俊之殊勋,可堪比拟。

众位大臣跪坐在地席上,纷纷俯身施礼,齐声道:“愿意追随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士气高涨。

李二陛下久经战阵,乃是天下第一等的统帅,自然懂得提振士气之道,见状很是满意。

国战当前,不仅前线之兵将要士气高昂不畏死战,身在长安以及各条战线上的官吏们更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方能够彻底征服隋朝两代帝王亦未能征服的高句丽,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携带。

战争的形式从上古殷商之时而至春秋战国,再到如今之大唐盛世,早已经发生了无数的变化,如今的战争再不是一城一池之得失,更不是一人一旅之勇武,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之竞争。

尤其似东征这等举国之战,打得便是两**队的后勤。

如果后勤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那前线之战士再是勇武、将领之战术再是正确、装备之军械再是精良,怕也无法取得最终之胜利。

将士气鼓舞一番,接下来便是对于东征战略之磋商。

固然之前设置了军机处,但李二陛下更多是将其视为自己御驾亲征之后坐镇长安控制军队的机构,并且起到约束太子之目的。眼下事关东征大计,自然是要将所有自己可以信赖之人都招至近前,集思广益。

他看了看面前诸位宰辅,待到内侍奉上香茗之后,王德将所有闲杂人等尽皆带走,然后亲自守在门口,这才抬手示意诸人饮茶,然后问道:“对于东征之先锋,诸位爱卿有何提议?”

一众大臣“伏溜伏溜”的喝茶,尽皆沉默。

非是心中并无合适之人选,而是在等别人先出头。各自的利益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心目当中的合适人选自然也不同,一军之先锋固然责任重大,可一旦能够势如破竹无往而不胜,那么功勋自然也最大。

谁不想自己人出任大军先锋呢?

所以先出头者,必成众矢之的……

李二陛下见到场面沉默,倒也不动气,拈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

他身为帝王,如何不懂得这些人的心思?正因为有世家门阀之存在,所以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天然的便各有阵营,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权夺利,却甚少从帝国之利益出发,自会顾及私利。

所以一个国家想要上下一心,文臣武将人人为公,就必须剪除门阀之界限,否则人人只图私利,谁将帝国放在心上?

李二陛下放下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