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什么是资本寒冬,几乎所有的投资品都是负收益。在股票型公募基金中只有一只实现了正收益,其他的全部亏损。我们不禁担心,这样下去,是不是就要发生金融危机了?

关于金融危机,美国橡树资本的创始人,霍华德先生曾有非常经典的定义,他说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往往存在四个特征:

第一,人们认为风险很小,而且强调风险是投资者的朋友;

第二,资产价格处于高位,尤其是股票、房地产等;

第三:资产的潜在回报率低,也就是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

第四:投资风险高,有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按着这四个特征,对照现在的美国金融市场,不禁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美国股市10年牛市,去年出现了2次以上,短期国债利率高于长期国债利率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是金融危机的一个前兆。

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暴跌超过80%,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金融市场,即将爆发一场危机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话,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势必将受到不小的冲击。

且慢,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书的名字非常的惊悚和令人印象深刻,叫做《疯狂、惊恐与崩溃》。这本书的作者是金德尔伯格,这位老兄的来头可不小,资深的国际货币问题专家,曾经构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没错,就是那个二战后,帮助欧洲迅速崛起的马歇尔计划。

对于金融危机,离我们最近一次的应该是08年那次了。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渐蔓延到全世界。当时我曾经在美国的加州旅行,我印象非常深刻。看到一些大型公司的停车场,平常可以停几千辆车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十辆车停在那里,触目惊心。

即便中国已经算是受影响较小的经济体了,但依然受到股市大跌、应届生找不到工作、房价短时间大跌等冲击,要知道,08年的房价大跌,是近10年唯一一次肉眼可见的房价下跌。

但关于金融危机,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太少太少,这样的后果,往往会放大自己的焦虑和恐慌心理。要不然,就是当危机真的来的时候,我们一无所知而惊慌失措。所以读一读这本《疯狂、惊恐与崩溃》就非常有必要了。因为这本书通过历史再现的形式,逐一回顾了从162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开始,人类社会每一次的大型金融危机。

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存在着相同的内在逻辑。当你读完这本书以后,或许就会感觉到,金融危机并非突如其来,也并没有那么的不可预判。

今天我讲这本书,首先会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像纪录片一样带着大家回顾一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型的金融危机。从162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金融危机开始,包括1637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