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的事情,“上次秋夕节可是回来了?女儿已经三年没见到姐姐了,也不知道如今什么模样?鹏哥儿可是像姐姐还是像姐夫?”

杜氏一下子就想到了大女儿姜瑾,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道,“回来了,急匆匆的吃了饭就又家去了,说是晚上要开席,离不开她。” 说起姜瑾的孩子倒是精神了起来,说道,“长的这么高,已经跟着祖父启蒙了,小小年纪就能背诵三字经了。”

姜瑜心中倒是很想念姐姐,更是想见一见这个侄儿,说起来他们姐妹一直都很要好,但是自从她嫁入王府就没见过了。

杜氏说道,“来日方长,你在家里了总是方便了。”随后看了眼黄历,翻了半天,说道,“倒是糊涂了,下个月就是你爹的寿辰,谢家最是看中规矩,肯定会让她回来贺寿的。”

两个人说起姐姐姜瑾的事情,一时杜氏就把李记的事情给忘记了。

回到了房中,姜瑜就让翠屏研墨,提笔写了一封信,正是送给李记的少东家李秋的,等着写完盖上了自己的私章,说道,“今日就寄出去吧。”

翠屏收了信,说道,“二姑娘,京城那铺子的营收也该是到了吧?”随后看了眼姜瑜,心里头却是想着,谁都不知道姜瑜其实在京城里也有个铺子,还是跟这位李记的少东家李秋合开的,李秋占了三成,姜瑜占了七成。

隔着几个月李秋就会让人送了营收过来。

说起来姜家并不富裕,父亲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丞,杜家虽然经商,但毕竟是外家,姜瑜的嫁妆堪堪过得去,但是说要支撑起整个王府是自然是不可能的,朝廷又断掉了俸禄和俸米,原本王府私产里有上万亩良田,几十条街的铺子,但是周王病故之前就悉数用掉了,或者卖掉,或者送人,都是为了疏通关系,想要保全林泊之的性命。

姜瑜嫁入之后一筹莫展,自己可以省吃俭用,但是周王妃却是受不得一点委屈,吃穿用度总是要最好的。

也是凑巧,机缘巧合就认识了李记的少东家,姜瑜小时候喜欢读书,无意中拿到了一张夹在古书中的食谱,而这食谱正是李记失传的几样糕点。

李秋知道姜瑜是周王世子妃,不敢怠慢,只求高价买回,姜瑜就要了一间京城的铺子。

“夫人说,李记的枣花酥正是被宫里选做了贡品,那不是二姑娘帮着改的方子?好家伙,也怪不得从年初开始,京城铺子的营收就翻了翻。”翠屏自然在一旁伺候姜瑜,也是听到了杜氏和姜瑜的对话。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既然不用补贴王府,夫人,那咱们一年就得有这个数?”

“怪不得您当初要把店铺挂在夫人的名下。”

翠屏的表情从兴奋变成了有些沮丧,姜瑜这一举动大抵就是想要留点私产,而她为什么这么做?恐怕早就想到了自己可能会从王府出来,然后想要留点银子备用了。

姜瑜没有说话,当初京城的这件铺子她确实是留了私心,或许就像是翠屏说的那般,她其实也早就料到了吧?

已经过了七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