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阁老基本都在翰林院待过,待在翰林院可以说是为以后的晋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历。

但封易已经决定要调去御史台了。

这个决定让封信有些不解。他上了年岁依旧显得温和儒雅,不减风采,即使是蹙眉的神情也没能损伤他的风采。

“易儿为何会突然做这个决定?若是在翰林院待三年,散馆考试后凭你的成绩定能入六部任职,熬个十多年资历,再得些功绩,便有机会拼一拼六部侍郎的职位。此后进可为一部尚书,退也可在各地任封疆大臣,为何会突然决定去御史台?”

凭封家的地位和封易的才能,若是按部就班来,二三十年后封家定然又出一个阁老。

封信没有直接回拒封易,还是因为他了解这个儿子从不会无的放矢,他既然这么想,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封易笑道:“父亲,御史台同样清要,比起在翰林院里修书,我更希望自己早些进入朝堂,谋定而后动。反正我如今年岁还轻,若是在御史台得不到历练,父亲再为我谋划就好。”

世家子弟不同寒门,他们生来就有最佳的出仕途径,有家中长辈铺好最平摊的道路。封易现在想换个路线走,也许会走些弯路,但这么一些时间,他完全输得起,封家人也愿意给他些时间历练。

所以封易并不意外自己的提议会得到父亲的首肯。

两日后,封易如愿从翰林院挪去了御史台,担任从六品侍御史。

书房里,封易懒懒托着腮,思考着自己的第一封奏折该写些什么内容。

小说剧情里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比如为了给女主开道,皇帝不仅和皇后脾性不合,还清心寡欲,后宫空虚。

清心寡欲就清心寡欲嘛,什么极品沙雕皇帝都有,但问题是在碰上女主后,皇帝都忘了自己有清心寡欲这个人设了,小说里描述他各种“如狼似虎”,和女主生活各方面都很和谐。

既然他觉得不合理,那他就上封奏折抢了礼部的工作,恳请狗皇帝选秀吧。

封易抬笔,依照着原身遗留的记忆,在奏折上写下流畅端丽的字。

过了三日,终于到了一旬一次的大朝会。

封易一大早就穿上侍御史的官服,整装好后,与父亲、叔父几人一道上了马车。

国无大事时,朝会一般都比较沉闷,封易揣着怀里写好的奏折,悠闲听着各部尚书汇报工作,也算是为后续的任务积累经验。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内侍尖锐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原本已经有些困倦的封易顿时打起精神来,他摸着袖子里揣着的奏折,将奏折举过头顶,从队伍后尾出列,“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端坐于高位上的唐彻微微眯起狭长的丹凤眼,对内侍总管颔首,内侍总管下去将奏折接过,又呈上来给唐彻翻看。

“陛下如今后宫空虚,臣以为陛下当着令礼部举行选秀扩充后宫,及时诞下皇嗣,以安天下民心。”

唐彻把封易的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