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难免也有打退堂鼓的念头,她还是继续踏上了旅程。

广袤的西伯利亚充满了原生态的野性气息,大片大片人烟稀少的地带,她选择当一名搭车客,靠蹭车穿梭于各个城镇之间,这也是为了训练自己的脸皮厚度,之前在海参崴的经历就令她发现自己的脸皮还是太薄了,性格也有些内向,想完成环球旅行就必须有所改变。

在搭车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毛手毛脚心怀不轨的司机就不说了,有几次坐在司机喝多了伏特加还坚持驾驶的车里,是她这辈子离死亡最近的时候。

有一次,她搭上了一辆旧皮卡,这是一户农民家庭,男主人粗犷豪迈,女主人热情周到,看到她独自一人在路边搭车,就好心让她上车,不过由于驾驶室只能坐两人,她只能坐到车斗里跟两个孩子一起。

车斗里散落着稻草的碎屑,带有明显的牲畜那种热哄哄的骚味,一男一女两个七八岁的孩子盘腿坐在软垫上,略带好奇地打量着她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可能是这种偏远的地区很少有外国人到此。

于娜变魔术般从背包里掏出一把糖果和巧克力,同时狡黠地向驾驶室方向使了个眼色,示意两个孩子别声张——这是她学到的对付小孩子的秘密武器,可以迅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百战百胜,由于父母往往不喜欢孩子们吃太多甜东西,她的眼色可以令孩子们觉得她跟他们是一伙的。

果然,笑逐颜开的两个孩子会意地将糖果和巧克力揣进兜里藏好,但小孩子有了好东西就忍不住吃,回头看了看父母没注意,快速掏出一个剥开塑料袋和锡箔纸送进嘴里,等皮卡启动,像做贼似的赶紧把塑料袋和锡箔纸揉成团丢到车斗外面——在行车中乱抛垃圾的行为肯定不是值得鼓励的事,但于娜才懒得管,她又不是正义使者,出声纠正两个孩子的行为对她有什么好处?令他们刚对她建立的好感崩塌?哪个小孩子喜欢陌生的大人对自己指手画脚?

更何况当时的于娜也仅仅是刚成年还不到一年,说是个半大孩子也不为过,玩心还很重,彼此萍水相逢,才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好事。

她记得那是个春天,西伯利亚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晚,持续时间却并不长,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盛夏就过渡到了秋天和严冬,在短暂的春天里,像这样坐在敞篷的皮卡里行驶在草长莺飞的郊外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在这种荒郊野外不能要求太高。

这一家人是去另一个城镇参加亲戚的婚礼,这样的亲戚团聚通常只发生在婚礼和葬礼上。男主人一边开车,一边滔滔不绝地大声述说当年勇,女主人对他这一套早都听得耳朵里生出了茧子,心不在焉地闭目养神,时而回头察看孩子们的状况。

于娜则跟两个小孩子信马由缰地聊天,讲述她以前的经历,她倒不是特别喜欢小孩子,而是借此机会练习自己的俄语发音。

男主人说了一会儿,发现老婆和后面的搭车客都不接他的话茬,令他挺自讨没趣的,再加上说的时间太长,口干舌燥,当着老婆的面他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