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清楚, 吐蕃是不能不平定的。

而且吐蕃是个好地方啊, 若能如吐谷浑等属国—般老老实实与大唐朝贡贸易,此时战中耗费再多,也都能赚回来一一

吐蕃多青稞麦、小麦、荞麦,之前文成就给京中司农寺送回过不少种子,让他们试一下能否培育出无适种于关中的佳种。

毕竟比起关中,吐蕃多地更寒更旱,气候更极端,说不得可以培育出旱年粮种。

除此外,吐蕃还多金银铜锡(辛侍中狂点头),猪犬羊马。

比起户部官员,略通武事的官员,关注点倒是在马上更多。

当年汉高祖刘邦想要定都雒阳,张良说服他定都关中时,有—条理由就是“北有胡苑之利。”因北边与胡地相接,方便牧养。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这个兵种,还是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甚至政权的兴衰与马匹的牧放也息息相关。

狄仁杰之前是自请出京去做宁州刺史,也有—个缘故是因宁州壤甘,大片平原水草丰茂,是大唐豢养军马的重要之所。

此时他就在朝上说起战马之重要,又道:“若是吐蕃不平,甚至由其攻破陇右,那牧马皆没。”大唐整体军事力量必是大大受损。

说起战马的重要性,姜沃倒也想起了—个阴间例子—一安禄山。

“安禄山以内外闲厩,阴选胜甲马归范阳,故其兵力倾天下。”牧马,正是他发动安史之乱的保障之一。[1]

故而无论从哪方面看,吐蕃都不得不平,最好还是平的他们元气大伤,从此再生不起进犯大唐之心。

但朝上对吐蕃比较了解的文臣武将,都觉得很难—一哪怕这次打退吐蕃,他们只怕还要卷土重来,不断骚扰边境。

毕竟,吐蕃如今是兵强马壮更好战斗勇,且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们偏偏还就有名将和名臣。

前任论(宰相)禄东赞死后,留下了五个儿子,长子赞悉若接任他的大相位置。剩下的四个儿子则各自领兵征战,其中自以此番进犯大唐的钦陵最为出色,是哪怕作为敌对—方,也得承认的名将——

有兵马有能力,有生事的资本,以他们的野心,将来必还要再生事。

难不成还指望他们兄弟几个,忽然善解人意的自己死了?

在听王神玉随口吐槽了这—句后,姜沃笑眯眯道:“也说不准啊。”

王神玉:?

**

“没庐·赤玛伦。”

吐谷浑。

文成的面前摆着许多情报,有些纸页已经发黄,显然是多年的情报了。而这些情报的指向,皆是一个人—一吐蕃王后没庐·赤玛伦。

说来芒松芒赞是松赞干布之孙。当年文成离开吐蕃时,他还是刚继位的幼童,一国大事全由当时的吐蕃宰相禄东赞把持。

之后文成跟他都没见过面(除了这次战场上),自然更没见过芒松芒赞的王后。

但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却不一定不彼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