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对战确实是一件很深奥的事情,比如说单挑,并不是实力强的就一定能赢,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在未来的战争中,技术一般的机师爆冷击败更强力的机师这种事情并不少见,能够影响战斗结果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强悍如王天平,也无法全部掌握。

同样,因为大家驾驶的都是战斗力相近的机甲,所以在五人战这种规模的团队战,以及小队战和中队战那种规模的集团作战中,能够影响胜负的因素就更多了,某一方就算是看上去掌控了战局获得了主动,但也很可能会在瞬间被对手逆转。

也正是因为如此,以少对多的机甲对战比起其他形式的战斗更加危险,人数更少的一方获得胜利的可能性更低,即使人数更少的一方个人实力更强,想要获胜的话,就需要注意更多的战场因素才行。

而以少对多的战斗,双方的人数越多,差距越不明显,就像一百人和九十人对战,或许一百人的一方更占优势,但九十人的一方胜率却依旧无限接近于百分之五十,而人数越少,差距就越明显,直到人数降到最低,也就是一对二,单人的那一方,几乎就是必死的局面。

这也是天启公司派遣三台机甲来解决王天平的原因,在他们看来,两台机甲应该就可以干掉王天平了,而多出一台机甲就算是保险了,至于再多,一来没有那个必要,二来四台机甲对战一台机甲也有些施展不开,当然最重要的是三台也是他们的极限。

不过事无绝对,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对二都会以单人一方失败而告终,如果单人那一方掌握的战场因素足够多。实力足够强,而且又有一个合适的战场环境的话,也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对三,没有任何的外部因素,仅仅只是他们四台机甲在一片战场上进行厮杀的话,王天平最终获胜的几率或许连一成都不到。三台机甲只需要堂堂正正的正面推进,依靠火力优势都能把王天平碾压掉,或者直接将王天平包围然后白刃战,也能很快获得胜利。

可现在并不是那样的战场,天启公司的想法不错,但他们没有能够把握更多的战场因素。此时的战地环境,敌我双方的局势,王天平可以得到的援助,彼此的心理状态等等都是影响战斗结果的条件。

王天平依靠一次空袭和一次炮击,很轻松的干掉了一台巡礼者。而现在,他又利用友军更胜一筹的局势,以及敌人焦急的心理,让眼前的两台机甲产生了不小的破绽,让他们以为王天平想要拖延时间,于是对自己的动作放松了制约,而让王天平抓住了一瞬间的空隙。

实际上,王天平从一开始想的,就不是拖延,拖延下去当然是有利的。那边的云上飞已经开始压制天启公司的机甲部队了,但不到最后一步,不将所有的敌人都干掉,战斗就不算结束,所以对于王天平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干掉眼前的敌人,这才是他自始至终的想法。

仲裁者的前胸外装甲刚才就被王天平的一波爆发击碎了,此时的驾驶舱毫无防备,虽然驾驶舱本身也非常的坚硬,但是因为里面要装